胎儿血液循环途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1)来自胎盘的血液进入胎儿体内分3支:一支脐静脉从胎盘经脐带至胎儿肝。一支与门静脉汇合入肝,此两支血液经肝静脉入下腔静脉;另一只经静脉导管直接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是混合血有来自脐静脉含氧量较高的血液,也有来自胎儿身体下半身含氧量较低的血液。 2)卵圆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其开口处正对下腔静脉入口,下腔静脉入右心房的血液,绝大部分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的血液,流向右心室,随后进入肺动脉。 3)肺循环阻力较大,肺动脉血液绝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流入主动脉,仅约10%血液经肺静脉入左心房。左心房血液进入左心室,继而进入主动脉直至进入全身后,经腹下动脉再经脐动脉进入胎盘,与母血进行交换。可见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进入肝,心,头部及上肢的血液含氧量较高及营养较丰富以适应需要。注入身体下半部的血液含氧量及营养较少。 脐静脉血富含氧和营养,大部分血液经静脉导管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小部分经肝血窦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还收集由下肢和盆、腹腔器官来的静脉血,下腔静脉将混合血(主要是含氧高和丰富的血)送入右心房。从下腔静脉导入右心房的血液,少量与上腔静脉来的血液混合,大部分血液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与由肺静脉来的少量血液混合后进入左心室。左心室的血液大部分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分布到头、颈和上肢,以充分供应胎儿头部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氧;小部分血液流入降主动脉。从头、颈部及上肢回流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与下腔静脉来的小部分血液混合后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胎儿肺无呼吸功能,故肺动脉血仅小部分(5%~10%)入肺,再由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肺动脉大部分血液(90%以上)经动脉导管注入降主动脉。降主动脉血液除经分支分布到盆、腹腔器官和下肢外,还经脐动脉将血液运送到胎盘,在胎盘与母体血液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再由脐静脉送往胎儿体内。 (彩图1) 胎儿血液循环经路 胎盘的血液循环和胎盘膜 胎盘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两者的血液在各自的封闭管道内循环,互不相混,但可进行物质交换。母体动脉血从子宫螺旋动脉流入绒毛间隙,在此与绒毛内毛细血管的胎儿血进行物质交换后,由子宫静脉回流入母体。胎儿的静脉血经脐动脉及其分支流入绒毛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内的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后,成为动脉血,又经脐静脉回流到胎儿 彩图2) 胎盘的结构与血循环模式图 箭头示血流方向,红色示富含营养与O2的血,黑色示含代谢废物与CO2的血 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膜(placental membrane)或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早期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组成。发育后期,由于细胞滋养层在许多部位消失以及合体滋养层在一些部位仅为一薄层胞质,故胎盘膜变薄,胎血与母血间仅隔以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和薄层合体滋养层及两者的基膜,更有利于胎血与母血间的物质交换。 (二)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胎儿出生后,胎盘血循环中断。新生儿肺开始呼吸活动。 动脉导管、静脉导管和脐血管均废用,血液循环遂发生一系列改变。 主要变化如下: ①脐静脉(腹腔内的部分)闭锁,成为由脐部至肝的肝圆韧带; ②脐动脉大部分闭锁成为脐外侧韧带,仅近侧段保留成为膀胱上动脉; ③肝的静脉导管闭锁成为静脉韧带,从门静脉的左支经肝到下腔静脉; ④出生后脐静脉闭锁,从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的血液减少,右心房压力降低,同时肺开始呼吸,大量血液由肺静脉回流进入左心房,左心房压力增高,于是卵圆孔瓣紧贴于继发隔,使卵圆孔关闭。出生后约一年左右,卵圆孔瓣方与继发隔完全融合,达到解剖关闭,但约有25%的人卵圆孔未达到完全的解剖关闭; ⑤动脉导管闭锁成为动脉韧带,出生后3个月左右成为解剖关闭。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