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稻茬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docVIP

巢湖流域稻茬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巢湖流域稻茬麦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摘要分析巢湖流域主要茬口稻茬麦低产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如轮作换茬、增施有机肥、精细整地、开挖沟渠、科学播种、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提高当地稻茬麦的产量。   关键词稻茬麦;低产原因;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2-0057-02   含山县位于巢湖流域,长期以来以一季稻(杂交稻)—油菜为主要栽培模式,稻麦两熟为辅。但近几年来,稻麦两熟上升为主要栽培模式,水稻—油菜次之。其中,稻茬麦以杂交稻—小麦占多数,单季晚粳—小麦次之,还有少数直播晚粳—小麦栽培模式。不同的栽培制度导致稻茬麦茬口复杂,栽培技术要求多样;播期拉长,尤其迟茬小麦增多,小麦单产低且差异性大,平均产量长期徘徊在4500~6000kg/hm2。为提高稻茬麦的产量,结合多年来生产的实践,分析含山县稻茬小麦低产的原因,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1主要栽培模式低产的原因   1.1杂交稻—小麦栽培模式   当地杂交稻一般习惯于早播,正常在9月10—20日收割,而小麦的适播期为10月20—30日;从收割腾茬到麦播有35~40d的时间,加之近年来机收、机耕发展迅速,所以收割、整地、播种应有足够的时间,故此茬口事实上是最具高产潜力的类型。但尽管温光资源较为丰富,仍发挥不了高产优势,一般单产6000kg/hm2左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土壤结构不良。巢湖流域稻区因长期灌水栽培以及雨量充沛导致土壤淋洗严重,加之复种指数偏高,农家肥使用量较低,偏施化肥,土壤硫酸盐含量聚集,导致土层板结,团粒结构被破坏,土壤容量增加,通透不良,抗旱保墒能力减弱[1-2]。   (2)耕层变浅。随着大型农业机械的逐步推广使用,机收、机耕,反复碾压,土层密实;并且以旋耕为主,一般秋耕只有7~8cm,连年机耕(旋耕)不进行犁翻,耕层日渐变浅,秋播遇干旱气候,小麦根系难以下扎,农户不得已加大播量,导致主茎穗比例增大,穴内拥挤。   (3)病虫危害。主要是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等,危害日渐严重,影响产量潜力的发挥。   1.2直播一季粳稻(含粳糯)—小麦栽培模式   此茬口包括一部分直播粳糯稻。面积相对较小,主要是种田大户和部分订单农户采用。由于当地小麦一般在6月上旬收获,故单季粳稻的直播期普遍在6月中旬,收割腾茬大多在10月底至11月5日,小麦播种期为11月10—15日,更晚茬口要到11月20日后才能播种,属晚茬麦,产量水平历年平均在4200~4500kg/hm2,影响产量原因除土壤结构不良、耕层变浅和病虫害危害外,还有以下几方面。   (1)前作水稻腾茬较迟,冬前有效积温不足。冬前有效积温(350℃左右)较适期播种的600~700℃少300℃左右,较正常适播期晚播15~20d,再遇连续干旱或阴雨连绵不能及时耕翻整地播种,冬前积温更显不足。晚播稻茬麦由于冬前营养体小,苗弱而小,多数2~3叶只有1个蘖,甚至无蘖,少数田块由于播期过晚(11月中旬甚至更后)只有1叶独苗越冬,个别种植户在12月仍然撒播小麦,加大播量,既增加成本,收益又少;不仅当季亏本种植,还导致后茬水稻晚播晚栽。   (2)春后生长发育时间缩短,进程加快。因为小麦同很多作物(植物)一样,在有限的生长期内,其生殖生长开花结果在遗传进化、温光条件的影响下得到更可靠的保证,而营养生长的时间缩短,这也就是生产上常见同一品种、相同生产条件下播期明显不同而收获期基本同步的原因[3];而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即起身到开花期,茬口越迟、播种越晚由于幼穗分化进程的追赶效应导致小麦的幼穗分化持续时间越短,幼穗发育不足,退化的小花和小穗增加明显,单穗实粒数显著下降。   (3)成穗以主茎为主,春季分蘖也占较大比重。穗小粒少,千粒重低。迟茬麦冬前的有效分蘖只有1个甚至没有,春后气温升高,分蘖集中,其分蘖成穗率反而提高,但总的来说是茎蘖有余,成穗不足且粒形小,粒重低,这其中也与其收获偏迟、灾害年份更易受初夏的干热风危害、高温逼熟有关。   2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2.1轮作换茬,提高地力   由于油菜种植耗费大量劳力移栽、收割,而农村劳力外出务工经商较多,故越冬作物小麦面积逐渐扩大,有的田块已连续5年以上实行稻麦模式,大田病害严重,尤其是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发生严重,2012年小麦赤霉病导致部分种田大户连片减产2~3成,严重田块减产达4成以上;同时连年维持单一种植模式,土壤肥力水平下降迅速,有机质含量降低,产量下降。对此,可以适时适量推广水稻—油菜、水稻—冬季蔬菜或水稻—紫云英栽培模式,既逐渐培肥了地力,又不致过于影响冬作小麦的播种面积,同时还能让群众得到较好的效益,提高其积极性。近2年来,含山县结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