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酚性物质的代谢规律及调控机制-暨南大学科技处.doc

中药酚性物质的代谢规律及调控机制-暨南大学科技处.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 - 201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公示表(自然科学奖) 项目名称 中药酚性物质的代谢规律及调控机制 推荐单位 (专家) 暨南大学 项目简介 寻找中药发挥药效的活性成分是困扰中药疗效评价及现代化的瓶颈问题之一。对中药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揭示其产生药效物质的体内过程,是阐明中药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的关键,对设计及优选中药给药方案,对中药新药研发、剂型改进及质量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酚性物质(如黄酮、香豆素及蒽醌等)是多种中药配伍(如双黄连、仙灵骨葆及茵陈蒿汤等)的主要药效成分。但复方成分繁多与代谢环节复杂给中药代谢过程分析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此问题,有必要逐步明确中药成分单独和配伍后的代谢行为特征。 申请人一直围绕中药酚性成分开展代谢动力学研究,主要成果为: (1)揭示了该类成分易被II相代谢酶代谢,在体内主要以II相代谢物形式存在、原型暴露低(生物利用度低)。体内存在形式的阐明为中药酚性物质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其II相代谢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了酚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与其II相代谢的定量关系(即“构-代”定量关系),能对酚性成分复杂代谢进行准确预测(即“模型预测”)。这一高效快速的药物代谢预测方法,可初步解决中药代谢活性研究的复杂性,为中药体内代谢作用机理的阐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发现转运体介导代谢物细胞外转运(转运体呈“分子开关”样作用),并调控酚性物质代谢,率先提出了“II相代谢-转运间相互作用”的概念。并依据成分(或成分群)是否易被II相酶代谢和外排转运体外排,建立了中药的II相代谢与转运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可预测中药的代谢规律以及肝肠局部和体内生物利用度,并且可提供通过抑制外排转运体而改善或提高中药生物利用度的原理与方法。 申请人共主持科研项目7项,入选“国家优青”、“863”青年科学家、广东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及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等人才项目。截止2016年,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7篇,第一作者16篇,通讯作者61篇(Q1区28篇,Q2区49篇),其中IF>5(2篇);IF>4 (12篇);IF>3 (30篇);包括BiochemPharmacol、Mol Pharm(2篇)、Drug Metab Dispo(6篇)、J Pharmacol Exp Ther、Pharm Res(4篇)、Eur J Pharm Biopharm(3篇)、Br J Pharmacol、Trends Pharmacol Sci、Int J Pharm(3篇)、Int J Nanomedicine(4篇)、Eur J Pharm Sci及J Pharm Sci(7篇)等本领域权威期刊,SCI他引896次。担任中国药代专委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分析药理专委委员及广东药代专委副主任委员。 主要完成人情况 排名1. 吴宝剑(教授;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对本项目贡献:揭示了中药酚性成分易被II相代谢酶代谢,在体内主要以II相代谢物形式存在、原型暴露低;建立了“构-代”关系及预测模型,能对中药酚类成分单酶代谢进行准确预测;发现外排转运体介导代谢物胞外转运(外排),并调控酚性物质代谢。对本项目中所列三点科学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是所列8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曾获奖励情况:入选国家优青、国家“863”青年科学家、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杰青、珠江科技新星) 排名2. 张天鹏(博士后;工作单位:暨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对本项目贡献:揭示了酚类化合物易被UGT酶代谢;药剂辅料可调控酚类化合物UGT代谢,影响该类物质的跨膜吸收;药剂辅料抑制酚类物质代谢,增加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曾获奖励情况:2014.12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6.12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排名3. 王帅(博士生;完成单位:暨南大学;对本项目贡献:参与白藜芦醇代谢物的转运课题的设计及实验,揭示了药物外排转运体MRP4 对白藜芦醇代谢物的转运作用;曾获奖励情况:2017.12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排名4. 赵梦静(博士生;完成单位:暨南大学;对本项目贡献:参与研究了外排转运体介导代谢物外排及对化合物代谢的影响;曾获奖励情况:无) 排名5. 孙华(讲师;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完成单位:暨南大学;对本项目贡献:(1)提出并验证了中药酚性物质易于发生II相代谢(如UGT代谢和SULT代谢),主要以II相代谢物的形式存在,是其生物利用度低的重要原因;外排转运体(如BCRP和MRPs)介导中药酚性物质II相代谢物的外排;(2)建立了筛选UGT1A1酶抑制剂的细胞模型(HeLa-1A1细胞模型),并明确了酚性物质可抑制UGT1A1酶活性;(3)发现并验证了辣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