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摘 要
辨伪的历史渊远流长,滥觞于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发端于刘向、刘歆父子。 在其后的两千年历史中,学术辨伪就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 化。到了清代,又涌现出了一大批辨伪学者,而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崔述等人。崔述在 其巨著《考信录》中,对中国古史、古籍进行了大量的考证、辨伪,对后世的学术发生了 重要的影响。上世纪 90 年代,李学勤先生鉴于疑古思潮几近泛滥成灾的影响而提出“走 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开始深刻反思疑古思潮的负面影响,学术界开始了对中国古史以及 中国古典文献的重新研究。这样,崔述自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对象。
作为中国最重要经典之一的《论语》同样受到了崔述的怀疑。《论语》可以说是中国 人的“圣经”,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论语》研究在古文献研究中占有重要地 位。在《考信录》中,崔述从不同角度对《论语》进行了辨伪,最后得出了结论,认为“后 五篇,惟《子张》篇专记门弟子之言,无可疑者。至于《季氏》、《阳货》、《微子》、《尧曰》 四篇中,可疑者甚多。而前十五篇之末亦间有一二章不类者”、“前后十篇文体之异”等。 崔述所认为的这些问题,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及传世文献的结合印证,他以为需要怀疑的很 多地方,甚至包括研究方法在内,都值得商榷。因此,对崔述思想的研究,对《论语》的 重新认识,都非常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学习《论语》。
如何去认识崔述的辨伪思想,如何去重新认识《论语》,最重要的是方法问题。近些 年地下考古的发现,尤其是阜阳汉简、定州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郭店战国楚简以及上 海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楚竹书等,不仅可以补充孔子和《论语》研究的资料,而且可以纠正 以前研究中的偏失。
关键词:崔述;辨伪;疑古思潮;《论语》
Abstract
As is known to all, distinguishing false has deep roots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 Menciuss opinion is “The letter kills, but the spirit gives life”. Liu Xiang and Liu Xin who are father-child relationship were the earliest to focus on it. Academic scrutiny has never been stopped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although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ideology it’s highs and lows appear alternately. Until Q ing dynasty, there is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ors in academic scrutiny, and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s is Cui Shu. He verified and identified much about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as well as classical books in his masterpiece Kao Xin Lu , which has a far- further influence on academia, so that Li Xueqin put forward the slogan “transcending the historical skepticism ” because ancient doubting trend was close to being overrun in the 1990s. Consequently, it resulted in reconsidering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and classical literature. Moreover, Cui Shu was paid more attention by many other scholars.
Cui Shu also took a skeptical attitude towards The Analects -- one of the classics in China. It’s as same as “The Bible” and the value is self-evident. The study of The Analects plays an absolutely important role on researching ancient classic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本土资源的现代意义研究法学理论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民事证据制度目-国际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教师的恰当判断-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docx
- 联合国运输法公约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国际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联合国运输法公约承运人责任制度分析-法律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环境标准法律功能的完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欧盟成员国的主权让渡-国际法专业论文.docx
- 论韩非子的“道德”观-中国哲学专业论文.docx
- 论黄遵宪的法治思想-专门史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廉租房制度的完善民商法专业论文.docx
- 论艺术中“暴力美学”-文艺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从公平和秩序的角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在我国专利民事纠纷中引入专业化非诉讼程序(ADR)服务公司-民商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反倾销日落复审制度的完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立法程序完善-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电视媒体泛娱乐化新闻学专业论文.docx
- 论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构建-法律专业论文.docx
- 论技术革新和社会变革之发展关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docx
- 论茅盾建国前的文学美学思想-文艺学专业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