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部分氧的供需及对发酵的影响
溶氧(DO)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在发酵过程中有多方面的限制因素,而溶氧往往是最易成为限制因素。 ; 微生物对氧的需求
发酵液中氧的供给
影响Kla的因素(供氧的调节)
与溶氧相关的参数测定
发酵过程中溶氧监控的意义
厌氧发酵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二、溶解氧浓度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影响;微生物;一般对于微生物: CCr: =1~15%饱和浓度;问题:一般微生物的临界溶氧浓度很小,是不是发酵过程中
氧很容易满足。;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与溶氧溶度;例:以菌浓X为:10 g/L 计
微生物的摄氧率0.3 g O2·L-1·h-1 计,
[(0.25/1000)×36]/0.3=0.03 h=108 s;品种;三、影响需氧的因素;第二节 反应器中氧的传递;C*=P/H, 与气相中氧分压相平衡的液体中氧的浓度
H:亨利系数;二、发酵液中氧的平衡;徐庆阳等 微生物学通报,2007;谷 氨 酸 发 酵;郜培等,食品工业发酵,2005;郜培等,食品工业发酵,2005;三、供氧的调节;调节Kla是最常用的方法,
kla反映了设备的供氧能力。;第三节 影响Kla的因素;一、影响摇瓶kla的因素;250,500,1000,2000ml…… ;装液量,一般取1/10左右:
250ml 15-25 ml
500ml 30 ml
750ml 80 ml;二、影响发酵罐中Kla的因素;已知在通风搅拌发酵罐中,全挡板条件下:;1、理论上分析;例 某一产品的发酵
d n p0/v c 产量
450 180 1.62 20% 4978
450 280 2.12 40% 5564
550 180 2.61 60% 8455;2、实际上:;例:红曲霉生产色素用于食品工业,静止培养改为通气培
养,比色法测定产量:;3、小型发酵罐和大型发酵罐调节kla的特点;4、生物反应器放大的基本思想;箭叶;不同搅拌浆对菌体浓度的影响;发酵过程中搅拌转速和溶氧的变化;平叶;Ooterhuis, N. M. G., et al. Biotechnol. Bioeng, 1983;Enfors, S. O. et al, J. Biotechnol, 2001;叶勤,发酵过程原理,2005;叶勤,发酵过程原理,2005;Junker, B. H., et al. Bioproc. Eng., 1998;CD-6及HE-3搅拌器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 CD-6下层搅拌对防止气泛起决定作用;
2) HE-3上层搅拌对防止气泛,增强发酵液的湍流状态起决定性作用;计算流体力学;发酵过程放大困难的原因就在放大时不可能同时做到几何相似、流体运动学相似和流体动力学相似,当在小试研究时某一个对生产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没有被观察到,而这个因素恰恰在放大时成为关键因子时,就会造成整个发酵过程的失败(供氧、混合、剪切)。;叶勤,发酵过程原理,2005; 根据r,Kla、搅拌桨特性→搅拌功率
根据r、菌体细胞剪切→搅拌器形式、转速等;
搅拌器的混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研究;
大型发酵罐高功率搅拌器的加工与动平衡,
传动装置技术和整体罐结构设计研究;
。。。。。。。;叶勤,发酵过程原理,2005;采用三级种子的谷氨酸发酵工艺
李文东, 发酵科技通讯,2003,7;根据r,Kla、搅拌桨特性→搅拌功率;5、影响Kla的其它因素;大罐的空气分布器; 通过在发酵液中引入一种新的液相,以减少气液传氧阻力,从而提高传氧效率(Menge et al., 2001; Lowe et al., 1998)。这种液相一般具有比水更高的溶氧能力,且与发酵液互不相溶,称为氧载体oxygen-vector)。通常使用的氧载体主要有:液态烷烃、油酸、甲苯、全氟化碳、豆油等。;溶氧水平提高,虾青素合成增加;第四节 CL、r和Kla的测定;2、溶氧电极; 极谱型电极由于其阴极面积很小,电流输出也相应小,且需外加电压,故需配套仪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考研真题 中国药科大学710药学基础综合(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VIP
- 2025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计算机信息类(技能考核)试题(F1).doc VIP
-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生活应用精品 门帘.ppt VIP
- 国网35条严重违章及其释义解读课件PPT.pptx VIP
- 2025年度神经内科五年发展规划.docx
- 14J936 变形缝建筑构造.docx
- 20S517- 排水管道出水口.pdf VIP
- 2025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计算机信息类(技能考核)试题(F5).doc VIP
- 2025-2030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疗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生活应用精品 服饰.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