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自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 周 第六单元 授课时间 201 年 级 高二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自己)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理解“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特点。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文中两种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以“喜”“悲”统摄全篇的组织方法。 3、疏通字词,正音并学习重点字词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常用文言词语意义,用法。 2.对思想感情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够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鹤楼是美的,因为它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醉翁亭是美的,因为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但《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进一步品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真味。 2、作者简介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嘉定(现上海嘉定)讲学二十余年,学生很多 ,称他为“震川先生”。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则是桐城派。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将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由此可见归有光文学地位之高。 归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文,推崇文从字顺的语言风格,针对复古派对前代散文的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可惜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8次!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活到老学到老),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归有光屡试不第的悲惨遭遇使得他在回忆书斋,回忆对自己期望值极高的亲人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悲凉的感情,这也是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调的来源,读文时须注意体会。 3、背景简介、解题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属这类文体。 4、整体感知 一、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渗漉lù??修葺qì??垣yuán墙??栏楯shǔn??珊shān珊??爨cuàn??庖páo???先妣bǐ??呱gū呱?????阖hé?????象笏hù?????扃jiōng牖yǒu 二、找文眼。 文眼:喜,悲。 三、说说这篇文章记了哪些内容? “一个书斋;两种情感;三世变迁;四个女人” 四、赏析 一、两种情感——悲和喜。 (一)、第一自然段。 1、文章开篇一个判断句,何以言其“旧”呢? 明确:着一“旧”字,一开头就流露出一种怀旧的情怀。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项脊轩呢? 明确:两个方面——修缮前,修缮后。 3、修缮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 明确:修缮前的项脊轩有三个特点: 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4、面对破旧的小屋,作者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明确:作者对小屋“稍为修葺”,弥补了破旧漏雨的缺陷。“辟窗筑墙”,弥补了昏暗阴凉的缺陷。“杂植兰桂竹木”,弥补了零落残败的缺陷。又用“借书满架”弥补了小屋狭小、冷寂的缺陷。使小屋变得明亮、幽雅。 5、修缮后的小屋有何特色? 学生讨论后,明确:修缮后小屋具有三个特点: 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幽雅——“借书满架”“桂影斑驳” 安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6、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渲染作者的情怀怎样? 对比。 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寥寥数笔,点出了项脊轩的特点,同时在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主观情感。一种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为后文修缮后的样子作反衬。 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小屋的客观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可喜”的情感。 作者渲染如此清幽的境界,体现了作者的安详、宁静,表达了作者鄙弃世俗、甘于清贫自守的情操,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特殊亲情。 小结: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