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服装-中国自考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服装 新石器时期的首饰文化 中华祖先从5至6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利用兽牙、贝壳、骨管、鸵鸟蛋壳、石珠等创制串饰,后来又用墨石、玛瑙、玉髓等制作装饰品。 发饰:包括笄,固定发髻的工具;栉,下面有齿,上面有背,齿有疏密,疏者称梳,用以梳理头发,密者称篦,用以篦除发垢; 耳饰:包括耳环,圆环型,多以骨、石、玉等材料制成。耳玦是有缺口的圆环,其材质多为象牙、绿松石和白玉等。 颈饰:多是以海贝、螺介、骨、牙、石、玉等制成的串饰及项链。 佩饰:佩饰是用绳子穿系其上的穿孔,挂于身上的装饰品,包括璧、瑗、环和璜等。 臂饰:指套在腕间或臂上的饰物,主要指瑗、臂环、镯一类饰物。 此外还有手饰、带钩、额箍和玉冠饰等。 周代国王的六冕内容是什么?除六种冕服之外,还有哪四种弁服? 答: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为冕与中单、大裘、玄衣、熏裳配套,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共十二章。 衮冕(王之吉服):为冕与中单、玄衣、熏裳配套,上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与飨射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熏裳配套,上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七章。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熏裳配套,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花纹,裳绣黼、黻二章花纹,共五章。 希冕(王祭社稷先王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熏裳配套,衣绣粉米一章花纹,裳绣黼、黻二章花纹,共三章。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泽坟衍四方面物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熏裳配套,衣不加章饰,裳绣黼一章花纹。 周代国王的礼服除以上六种冕服之外,还有四种弁服,即用于视朝时的皮弁、兵事的韦弁、田猎的冠弁和士助君祭的爵弁。 试述深衣、袍、襦、裘的含意。 答:深衣:一般用白布制作,深衣是上衣与下裳连成一起的长袍,但儒家学者为了继承上代传统观念,按规矩在裁剪时仍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又缝接成长衣,以表示尊重祖宗的法度。深衣是君王、诸侯、文臣、武将、士大夫都能穿的,诸侯在参加夕祭时就不穿朝服而穿深衣。 袍:袍也是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服,但有夹层,夹层里装有御寒的旧棉絮。在周代,袍是一种生活便装,不是礼服。 襦:比袍短一些的绵衣叫做襦。 裘:用各种兽皮制作的衣服叫做裘。 商周时期奴隶主贵族为会么非常重视用玉作装饰品? 答:周代奴隶主以玉品喻人品,玉成为奴隶主贵族道德人格的象征。 春秋时期对传统服装色彩观念有什么改变? 答:按周代奴隶主贵族的传统,色彩也有前尊卑的区别,青、赤、黄、白、黑是正色,象征高贵,正色是礼服的色彩。绀(红青色)、红(赤之浅者)、缥(淡青色)、紫、流黄是间色,象征卑贱,只能作为便服、内衣、衣服衬里及妇女和平民的服色。按照礼制规定、级位高低和政事活动,选配相应的服装色彩。而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齐桓公却喜紫色,穿紫袍,这在当时是对传统色彩观念的逆返行为,社会影响非常大,对传统礼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由于紫色具有稳重、华贵的性格特征,所以后来紫色一直是象征富贵的色彩。 赵武灵王进行服装改革的动机是什么? 答:商周以来的传统服装,分为上衣、下裳,而裤为无裆的套裤,只有两条裤管,穿时套在胫上,对人体运动极为不方便,不能适应战争,赵灵武王决定进行军事改革,训练骑兵制敌取胜,就需要发展骑兵,而服装就需要改革,学习胡服,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将无裆套裤改成有裆的裤子。 名词解释 冕服:所谓冕服,即由冕冠和礼服组成的整套服装。 秦至唐代服装 直裾袍和曲裾袍有何不同? 答:汉代的袍分曲裾交领右衽和直裾交领右衽两种款式。 曲裾袍:上衣部分正裁共6片,身部两片宽各一幅,两袖各2片,内一片宽一幅,一片宽半幅,6片拼合后,将腋下缝起,领口挖成琵琶形,袖口宽28厘米,袖筒较肥大,下垂呈弧状。下裳部分斜裁共4片,各宽一幅,按背缝计,斜度角为250,底边略作弧形。 直裾袍:上衣部分正裁共4片,身部2片,两袖各1片,宽均一幅。4片拼合后,将腋下缝起领口挖成琵琶形,领缘斜裁两片拼成,袖口宽25厘米。下部和外襟侧面镶白纱缘。 汉、胡服饰文化的相互交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南北朝时期的汉、胡服饰文化,是按两种不同的性质和方向互相转移的。 其一是统治阶级基本遵循秦、汉旧制。 其二是在实用功能方面比汉族统治者所穿的宽松肥大的服装优越的胡服,向汉族劳动者阶层传移。 10、解释裤褶、裲裆、半袖衫。裤褶的变化过程是什么? 答:裤褶: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是用较粗厚的毛布做的左衽大袖短上衣和肥管裤,这种短上衣叫做“褶”,与下身穿的裤子合称“裤褶”; 裲裆: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最袂是由军戎服装中的裲裆甲演变而来,这种衣服没有衣袖,只有前后两片衣襟; 半袖衫:一种短袖式的衣衫,也称“半臂”。 11、魏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