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派人格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為學派人格理論 學習取向的基本假定(Pervin, 2001) 1.所有的行為都是學習而來 2.實驗室取向—強調客觀而精密的測量 (1)實徵研究是理論與實務的基礎 (2)人格理論與實務應用均以「學習原理」 為基礎 (3)行為是對環境中增強變項的反應,而且 比其他人格理論更主張境特殊性 (4)強調學習的基本原理與行為改變,排斥 醫學-病症的心理疾病觀 代表人物 Pavlov’s 古典制約 Waston 給我一打四肢健全的兒童,在我所特定的世界中養育,我將保證隨機選中任何一個就能把他訓練成為任何我選定的專家-醫生、律師、藝術家、企業家,甚室乞丐、小偷,而不必管他的天賦、傾向、活動、職業,以及他祖先的血統。(Watson, 1930, p. 65) Thorndike的效果律 Skinner 的操作制約理論 Hull’s 刺激-反應學習 Miller Dollard 的刺激-反應理論 Skinner的人格理論 -沒有「人格」的人格理論 (Barbara Engler, 1995) 人格的結構 人格只是個體獨特的行為方式或這些方式的組合 反應(response)是行為取向的結構性單位(structural unit) (1)反應性行為:針對外在環境中已經出現的刺激做出反應,或被 引發(elicited)的反應,如反射動作(有物體靠近時會眨眼)。 (2)操作性行為:與外在刺激無關,而是有機體自發的(emitted)反應,又可稱工具性行為,它是個體很「工具導向」的去達成其想要的效果。 行為的動力 --操作制約的歷程 (Process : Operant Conditioning) 增強物(reinforcer) : 一種發生在一刺激之後的事件(或刺激),並可增加此行為未來所發生的機率。如:誇獎(增強物)->學生做功課 ※習得增強物(conditioned reinforcer)或次級增強物:原本不對行為產生增強而是透過和許多初級增強物的連結(食物、水)。如:錢 ※概化性增強物(generalized reinforcer):Skinner(1953)曾指出五種概化性增強物對維持人類行為很重要:注意、贊同、情感、錢、他人的順從 增強時制(schedules of reinforcement) : 指的是增強所接受的次序與模式,又可分為連續增強(行為每次都增強)和間歇性增強(或部分增強),通常間歇性增強的行為會維持久的時間。 固定時距 、固定比率、變動時距、變動比率 行為的動力 --操作制約的歷程 (Process : Operant Conditioning) 塑造 (shaping)和連續漸進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將達成終點行為的步驟分成幾個小階段,預先決定各小階段的增強標準,凡符合各小階標準的有關反應,均予以增強, 而逐漸塑造我們的行為。 反對懲罰:雖有立即之效但無長期之果,而且易造成副作用如產生恨、仇視或敵意。故Skinner鼓勵利用正增強作用,來促成良好的行為。 人格的塑造 他認為人類行為(人格)受到三種力量的塑造: (1) 個體增強的歷史 (2) 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人格是一種演化的歷史產物,受到增強的個體行為傾向重覆,而沒有增強的行為便傾向停止。值得注意的是自然選擇雖然可以塑造人類行為,但它只決定人類部分的行動,Skinner宣稱增強作用的關聯性 (the 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才是主要的決定因子,所以他也相信遺傳基因對人格塑造扮演重要角色,但環境比遺傳因素更能塑造我們的行為(如:色盲的兒童)。 (3) 文化習俗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practices) 在Skinner晚年(1987;1989)很強調文化在塑造人類行為(人格)上的重要性(如:語言)。他雖然強調行為受環境所控制,但也相信我們是建造環境的創造者,我們設計了一個控制性的文化,同時又成為文化的產物。 內在狀態 Skinner沒有否定內在狀態的存在(比如:焦慮、恐懼、愛的感覺)但認為它們只是行為作用的副產品(Skinner, 1989) 1.驅力(Drives) : 驅力並非行為產生的原因,而是指「與有機體會反應某種行為的可能性有關之剝奪和飽足的效果而已」。 2.情緒(Emotions):情緒是伴隨增強作用的生理狀態。 他缺乏保障或安全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