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计划书 1.1 研究对象的纳入和分组 1.1.1研究对象: 1.1.2 以Beard改良的病理性网络使用诊断标准[1]作为病例纳入标准: 以下1~5项为必须存在: (1)依赖互联网(不断回想之前的网络活动或期望下一次的网络活动); (2)需要增加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 (3)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 (4)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感到焦躁不安,喜怒无常,沮丧或易怒; (5)上网的时间比原本计划的要长。 以下3项至少存在一项: (1)因上网而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机会。 (2)向家人、好友、治疗师或其他人隐瞒陷入互联网的程度。 (3)使用互联网作为逃避问题或减轻烦躁情绪(如无助、内疚、焦虑、抑郁的情绪)的途径。 前5项完全具备,且后3项至少具备其中1项者,则诊断为PIU患者。 1.1.3纳入标准 a.符合上述PIU诊断标准; b.年龄小于等于40岁; c.已往未经过任何心理和药物治疗; d.均为右利手; e.听力、视力均正常,无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 f.无fMRI检查禁忌; g.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注:凡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患者,均不能纳入本项研究。 1.1.4排除标准 a.以往患有其它精神疾病或中枢器质性病变; b.有药物成瘾史; c.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不适于针刺治疗的疾病; d.对针灸治疗过敏; e.妊娠、哺乳期妇女; f.左利手。 注:凡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患者,均不能纳入本项研究。 1.1.5签署知情同意 本研究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入组前将本研究内容及相关要求以书面及口头形式告知被试,取得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1.1.6分组 为保证组间均衡性,分组前使用渴求程度量表,对PIU患者的网络渴求程度进行评分后,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PIU患者随机分配到电针治疗组和心理治疗组,每组30例。另选取签署知情同意的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做为正常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1.2.1电针治疗组 取穴: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百会、四神聪,腧穴定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穴部位国家标准(GB 12346~90)执行。 操作:①消毒:将针刺者手持针部位先用肥皂水洗净,再用75%的酒精消毒;嘱患者取仰卧位,将针刺穴位皮肤用75%酒精常规局部消毒。②进针:百会穴用25mm(1寸)30号毫针平刺0.5~0.8寸,四神聪用25mm(1寸)30号毫针向百会平刺0.5~0.8寸,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用40mm(1.5寸)30号毫针直刺0.5~1寸,进针后采取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等基本行针手法至受试者得气。③连接电极:得气后将针柄连接到HANS-200穴位神经刺激仪电极,电极连接分别以左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为一组,右合谷、内关、太冲、三阴交为一组,其中内关接正极、合谷接负极,太冲接正极、三阴交接负极;从左侧穴位开始,交替使用。④设定刺激参数:刺激频率选择2/100Hz,即2Hz与100Hz交替出现,各持续3s,打开电源,调整输出强度,从0mA逐渐增大,以受试者能耐受为度。⑤留针及出针:连通电源,留针30min后,关闭电针刺激仪,取下导线,然后出针且在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治疗时间和疗程:每次治疗30分钟,隔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心理治疗组 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PIU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包括以下步骤:①了解PIU患者的早期经验,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对成瘾者的影响,追究其不良性格和负面情绪的根源;②与患者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上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患者的过去与现状,转变其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的认知成分;③与PIU患者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以恢复患者自身的生活规律及其生物钟,转移其对网络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寻找有益的兴趣生长点;④行为强化:与患者家属沟通,家属参与家庭治疗,由患者与其家属共同商定签署戒断PIU行为的契约,根据每天情况给与一定奖励或惩罚,通过反复进行,逐渐弱化异常上网行为。 治疗时间和疗程:每次2小时,每4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3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 1.3 观察指标及其测定方法 1.3.1一般信息采集: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开始上网年龄、网龄、每周上网时间,上网主要活动等基本信息。 1.3.2网络渴求程度测定:采用视觉模拟(VAS)量表测定网络渴求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测一次并记录得分。 1.3.3同步EEG-fMRI检测 1.3.3.1任务设计 刺激材料由两种类型的图片组成:一类为上网相关动作行为照片(如浏览网页、QQ聊天、玩游戏、看视频、购物等),另一类为中性照片。上网相关行为动作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