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儒家生态整体观的两种不同构筑路径.docVIP

道家与儒家生态整体观的两种不同构筑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家与儒家:生态整体观的两种不同构筑路径 赵玉 2012-12-7 14:00:23  来源:《鄱阳湖学刊》(南昌)2012年03期 内容摘要:虽然道、儒两家都把现实的物质世界看成是一个血脉相连的有机整体,从而具有了生态学意义,但两者在构筑生态整体观念时所走的逻辑路线却截然相反:道家首先立足于宏观的“道”,走的是由整体到个体的逻辑路线,即“道→阴阳→自然万物(包括人)”;儒家则首先立足于微观的人类个体,走的则是由个体到整体的逻辑路线,即“个人→家→国→天下”。道家从宇宙本体论出发,主要着眼于物质世界本身的演化过程;儒家则从伦理学出发,注重的是人类个体的伦理修为过程,并最终实现伦理观念的本体化。但不论道家还是儒家,在这种貌似主观猜测的逻辑推理背后,都包含着某种与现代意义上的生态观念相契合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道家; 儒家; 生态整体观; 逻辑路径 作者简介:赵玉(1975— ),女,山东新泰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生态美学研究。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宣称,中国的自然观是一种有机自然观。德国学者格罗伊在《东西方理解中的自然》一文中也提出,与西方的机械论世界观不同,东方是一种有机论的世界观,它把宇宙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1]这无疑道出中国哲学的生态实质。不过,他们似乎并未注意到,在这种有机自然观的内部,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典型地表现在道、儒两家那里。虽然道、儒两家都把现实的物质世界看成是一个血脉相连的有机整体,从而具有了生态学意义,但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在构筑这种有机整体观念时,他们所走的逻辑路线不仅明显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一、“道→阴阳→自然万物(包括人)”:道家的构筑路径 在构筑有机的自然系统观时,道家一开始便立足于宇宙整体,把宏观的“道”作为自己逻辑推理的出发点,当然,同时也将其视为世界本身发展演化的最初起点。他们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提出来的。 那么,何谓“道”呢?“夫道也者,取乎万物之所由也。”(王弼《老子指略》)也就是说,“道”是天下万物的最初起源和宇宙演化的最初起点。因此,《老子》曰:道“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老子》二十五章)《庄子》说: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庄子·大宗师》)《淮南子》说得更为具体形象:“夫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呴,雨露所濡,道德所扶,此皆生一父母而阅一和也。”(《淮南子·俶真训》)除此之外,道家先哲还常常把“道”称为“天地根”、称为“谷神”、称为“玄牝之门”等,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没有离开“道”的本源地位。 但“道”并不仅仅代表着万物由之而来的共同起点,它同时还是一种生生不已的创生力量。《老子》中就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万物恃之而生”(《老子》三十四章)的说法;《庄子》中也有“且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庄子·渔父》),以及“留动而生物”(《庄子·天地》)的说法。此外,“道”还是一种推动自然万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老子》中的“衣养万物”(《老子》三十四章),《庄子》中的“运量万物而不匮”(《庄子·知北游》)、“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庄子·天道》)等,都意在说明:世间万物只有在“道”的推动下,才能够不断地生长和发展。总而言之,世间万物正是由“道”产生出来,又靠着“道”的力量不断生、长、成、灭,从而使整个世界处于一种永不停息的运动与演化过程之中。 不过,在道家看来,“道”虽然是自然万物最根本的创生力量,但从“道”到“自然万物”的创生过程却无法直接完成,它必须借助于一个中介环节,那就是“阴阳”。所以,道家又有“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的说法。也就是说,“道”作为物质世界的共同源头和内在驱动力,只有以“阴阳”两极的方式运行,缤纷多彩的物质世界才得以产生,并保持不断的发展与变化。 因此,在道家思想中,“阴阳”便成为“道”的具体运行方式或表现形式。“道”作为宇宙进化的内在推动力,是以“阴”与“阳”相生相克、此消彼长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这种“阴阳”两极间的相生相克、相依相竞,也构成物质世界基本的运行机制。这也正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而无穷”(王弼《周易略例·明爻通变》)的真正含义所在。如此说来,自然万物的生、长、成、灭,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从根本上而言是源于“道”的内在推动,即所谓“行于万物者,道也”(《庄子·天地》),但就直接的意义上,则表现为阴、阳两极的相互作用。所以,道家又主张:“阴阳相错,四维乃通。或死或生,万物乃成。”(《淮南子·天文训》)“至阴飂飂,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