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建筑产生期: 扬子饭店旧址 民国建筑的转型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次年在我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得到宣传,也影响到当时的建筑界。一批学有所成的中国建筑师从国外回国,打破了西方建筑师垄断中国建筑界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建筑,处在由西方建筑师占垄断地位的“洋风”时期向中国人的建筑活动占主导地位的“自立”时期的转变过程中。代表性的建筑有金陵大学建筑群、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等,一味模仿和守旧的建筑观念发生了碰撞和融合。 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 * 金陵特色文化——独领风骚的民国建筑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建都南京。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虽现在已残破荒凉,人口仍有一百万之四分一以上。”然而,由于连年的军阀混战,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也不时地被卷入到战争的旋涡之中,建筑事业的发展步履蹒跚。这一时期,南京的绝大多数建筑仍采用传统的民族风格,部分建筑采用清末南京开埠以来输入的西方建筑风格,以照搬照抄西洋风格的建筑为主流,因此,有关建筑学家称之为“洋风”时期。代表性的建筑有下关扬子饭店(今下关公安局)、和记洋行(今南京肉联厂)建筑群。 这幢座落于下关宝善街2号(今为中山北路599号)旧式洋房是扬子饭店的旧址(今为南京市公安局下关区分局的办公地)。扬子饭店始建于民国初年,由英侨杰西.柏耐登出资申请并设计建造。申请土地面积为7.9247亩。共建有西式楼房5栋61间,新式平房1栋5间,旧式平房3栋5间,建筑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用明代城砖修筑,古朴典雅,为英国中世纪城堡式样,颇具异国情调。1992年3月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幢旧式洋楼里发生过许多故事,留下不少近代中国历史的烙印。 和记洋行旧址 1912年,英国韦斯特兄弟在下关宝塔桥东街168号(现为南京肉联厂厂址),投资兴建了“英商南京和记洋行”。它是当时南京乃至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食品加工厂。 在兴建厂房、办公楼的同时,和记洋行在一河(即金川河)之隔的宝塔桥东街1号兴建了这幢宿舍楼。而大桥公园一带的江北南京毛纺厂厂址(1982年从原和记洋行旧址迁入)当时则是和记洋行的养猪场、养牛场(宰杀前的临时圈养场所)。 记者从下关区了解到,上世纪50年代末,和记洋行以合法手续转让给大华企业公司,同年,商务部投资1000万元将其改建为南京肉类联合加工厂(简称南京肉联厂)。和记洋行外籍管理人员宿舍楼也成了肉联厂职工宿舍。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大桥公园于1969年开始兴建,和记洋行宿舍楼移交给新成立的南京长江大桥管理处。同年下关公安分局宝塔桥派出所在原址拆迁建楼,临时借用该宿舍楼办公。之后大桥管理处公安科在此办公。1980年,大桥管理处划归南京铁路分局管辖,该楼又成为南京铁路招待所。 不久以后,在和记老楼后面又加盖了一幢与之外观建筑风格相似的三层楼房。二幢楼靠在一起,很像姊妹楼。 曾昭华说,和记楼由姚记营造厂承建,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十分牢固坚硬,因此保留至今。1992年,和记旧址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他认为,大桥公园内的和记宿舍楼也应一并纳入南京市文物保护范围。 民国建筑的产生期,南京的文化主要还是传统的民族风格为主,但已经引入了西方的风格,然而这些都是照抄照搬过来的,即“洋风”。民国初期,虽说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却没有意识到取舍,导致这个时期的南京部分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死板的、盲目的状态。 为何会陷入这种状态,跟中国当时的封建思想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老百姓没有去尝试着接触西方先进文化,而仅仅是靠国民政府去引进,去推广,这段时间,也就是1912—1919,建筑的发展显得很茫然,很蹒跚。 随着百姓思想逐步地开放,人们渐渐的把自己的文化特色加入到了建筑中,开始改良,开始创造。民国的建筑也由此进入了转型阶段。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