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可培养土壤微生物评价方法-黑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doc

黑土区可培养土壤微生物评价方法-黑龙江质量技术监督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13.080.30 B 11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 23/T XXXX—XXXX 黑土区可培养土壤微生物评价方法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3/T XXXX—XXXX PAGE 5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雪丽、马星竹、李伟群、王爽、王晓军、任洋、张磊。 黑土区可培养土壤微生物评价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培养微生物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土壤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样品采集数量标准以和微生物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黑土区可培养土壤微生物的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 2321-2013 微生物肥料产品检验规程 GB 3160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可培养微生物 在正常试验室培养条件下,能生长产生菌落状态的微生物。 土壤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 准备工作 采样前需要准备样品保鲜箱,冰袋、标签以及采样时所用的工具、塑料袋或其他装土样的容器应事先灭菌,或先用采样区的土样擦拭。避免使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向土壤中释放溶剂或增塑剂之类物质的容器。 样品采集 4.2.1 样品采集点的确定 一般采用单点采样和多点采样的方法,多点采样的样点配置方法大体有三种:随机布点法(可采用“之”字形采样)、系统布点法(可采用“方格法”采样)和非系统布点法(分别按“X,W,N,S”字形的线段布点采样)。样品标签上要用铅笔写明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人等信息。 采集时间和要求 采集时间 根据检测目的,一般分为按照作物生育期采集和年际采集两种。年际采集还可在早春、作物生长旺盛期(一般为花期)或收获期进行。 4.2.2.2 要求 土壤样品应具有便于过筛的土壤状态。不应雨季采土,避免30天以上干旱、冰冻或淹水之后取样。 样品采集方法 根际土壤样品采集 抖根法,先将植株根系从土壤(0~20cm根区范围)中挖出,抖掉与根系松散结合的土体,将与根系紧密结合在0-4mm范围的土壤用刷子刷下来作为根际土壤。样品装置工具应符合GB 31603-2015标准中8.3规定。土壤样品采集质量应根据研究情况而定。 非根际土壤样品采集 非根际土壤一般采集样地中植物生长周围土壤(超过根系4mm以外),具体步骤如下:1)除去地面植被和枯枝落叶、铲除1cm左右的表土,以避免地面微生物与土样混杂;2)取样深度依据研究设计而定,在同一剖面中分层取样时,应在挖好剖面后,先取下层土样,再取上层土样;3)多点采样时采集质量大致相当的土样于塑料布上,剔除石砾或植被残根等杂物,混匀,土壤样品采集质量应根据研究情况而定。样品装置工具应符合GB 31603-2015标准中8.3规定。 样品保存 在无菌条件下,过筛、风干。如不能立即试验,应置于4℃保存。 仪器设备 玻璃珠(经121℃条件下湿热灭菌30min),培养皿(干热灭菌2h),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箱,培养箱(36℃±1℃),电炉,天平,冰箱,放大镜或菌落计数仪,pH计或精密pH试纸,灭菌试管、刻度吸管、采样瓶等。 7 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配方及配置要点参照NY/T 2321标准执行。 8 土壤样品预处理 称取10g土样,加入装有100mL的无菌水(121℃,30min)的500mL三角瓶中,振荡10min,使土样均匀的分散在稀释液中成为土壤悬浮液;吸取1mL土壤悬浮液到9mL无菌水中,按10倍法依次稀释,通常稀释到10-6。称取样品的同时,按照GB 20287-2006 6.3.5 测定土壤含水量。 平板培养 稀释度的选择 9.1.1 真菌 一般真菌采用10-3-10-1稀释浓度处理,重复 细菌 一般细菌采用10-6-10-4稀释浓度处理,重复 放线菌 一般放线菌采用10-5-10-3稀释浓度处理,重复 平皿涂布 土壤悬浮液的接种一般采用涂布法或玻璃珠法:先于已灭菌培养皿中倾注20mL左右的灭菌培养基,凝固后,用移液器或移液管吸取一定稀释度的土壤悬浮液,加1mL于培养基表面,然后立即用玻璃涂布棒或10颗玻璃珠将悬浮液均匀的涂抹于培养基表面。用同一支移液枪头或移液管接种同一样本不同稀释度的悬液时,应从高稀释度开始,然后依次接种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