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宾虹花鸟画笔墨初探
文 乙庄
/
相对于书法、山水绘画和金石考据,黄宾虹的花鸟画创作可谓其余事,但业
余之功却形成了高逸之致。可谓“无意于佳乃佳也”,这源于他对画史的深入理解
及运用,是其艺术思考更深化的外化形式。他曾在题画中写到:“画以格高意古,
墨妙笔精,景物优闲,思远理涂,气象潇洒为上。未可形状摹拟得之。”他首
先在认识上就已经能超越形似的拘束,而追求画外之旨趣,主张“论画者以似而
不似为止”。
黄宾虹的花鸟画既有拟古之作,又有大量写生之作,同历史上各大家相比,
从笔法、设色、布局等方面都有不相同之点,可以说完全另辟了一个世界,表现
了一种清淡古雅、自由自在的状态。80 岁以后的花鸟画多是以色为主,以墨为
副的墨色结合画法,令人感到沉实浑厚,浓丽古雅,遒劲超逸,生动天然。黄宾
虹在花卉画法上提出了前人没有的点染法。他在90 岁画的 《芙蓉》上题到:“以
点染写花卉,含刚健于婀娜”,可见其喜悦自赏的心情。其花卉喜用 “渍色”法,
画面的色墨对比十分强烈,花的色彩鲜艳响亮,如寒露出放,十分艳丽。
黄宾虹的花鸟画技法看似简单,其实也具有与山水一样的功力。在构图上取
宋人折枝,而以元人笔调出之并融合明代才出现的写意花卉的气格,成为黄宾虹
花卉明显的审美特征。他认为,“画山水要有神韵,画花鸟要有情趣……”,画花
草徒有形似而无情趣便是低劣。此外,他还认为作画要脱去作家习气,作家最大
的习气全是刻画逼真,将花草当做标本来画。
黄宾虹倡导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称画法全是书法,要想明画法,先明书法,
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笔墨之妙,画法精理,幽微变化,全含于书法之中,
没有书法无从谈论笔墨美。所以黄宾虹的花卉,用笔一波三折,令笔下之波澜韵
味悠长,这与其数十年的以书法入笔墨的锤炼相契合。黄宾虹的花鸟画法又受其
山水画的滋养,在笔墨上有先天优势,别开生面。
为了能更深入的认识黄宾虹的花鸟画,我们要逐步对其创作及绘画进行剖析。
在此着重于创作,我们从笔法、墨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黄宾虹的笔法——五笔法
(一)古法用笔
黄宾虹以金石文字笔法为宗的画学观,除受到清道咸以来金石学影响,主要
受到了晚清著名金石家陈介祺的影响,陈介祺对黄宾虹的影响,与阮元、包世臣、
康有为等人碑学思想的影响还有不同。阮、包、康等碑学家皆阐发于北碑,而陈
介祺在青睐于北碑的同时,更对钟鼎陶玺文字痴迷,其慨叹上古三代秦汉古人作
字之法之 “心精力果”“笔笔卓立”,遒敛之至而出精神,疏散之极更浑沦,对
古法的极则崇拜,是陈介祺论金石文字的核心,而黄宾虹谈用笔或笔法,也是围
绕着篆籀笔法、金石气韵而展开的。
自唐宋以来,随着用笔在使转与提按上的强化,也造成了笔画中间部分不能
沉实,即所谓的中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今人不可企及者,则是笔画之中截。笔
画中虚而不实,也是帖学发展以姿媚而胜所带来的弊端,所以线条雄厚恣肆中不
怯即为我们所说的古法。
笔法是毛笔在挥运过程中求得笔迹丰富与力的美感等的用笔方法。绘画产生
于具体的用笔,而能否得到笔法,是衡量与判定书画高下的关键因素,亦即其用
笔能否体现骨气与立意。张彦远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
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笔墨是中国绘画的基本
语言,笔墨对于中国绘画来讲,就像生物中的细胞一样。世间的万物情态也都是
笔墨所要表达的,创作中的勾勒皴擦都是笔墨,没有笔墨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画。
用笔之意是要顾盼生情而有情趣。用笔如果有结滞,那么就不可达到气韵生
动之境界。用笔的密处虽讲不容针,但还是有些留白才可见笔意。用笔讲究气脉
的连接,不滞于手,不障碍于心,达到解衣盘礡的极致,才可以说纵横散乱却能
达到一定的境界。表现在绘画,开始时是并不能悦人耳目的,细细品味,则会惊
叹技艺的精湛,确实成熟笔墨的纵横散乱是不被认识的。如果初涉绘画的人,还
不知绘画的规矩,还没有入门就信手涂抹,自称达到了境界。自喻向八大、石涛
一样,的确让人听后会有惊世骇俗之感。这简直就是自欺欺人。所以差之毫厘则
谬以千里。
黄宾虹的笔法一直是围绕着金石文字提出的。
用笔之法,书画既是同源,最高层当以金石文字为根据。(与傅怒庵书)
今谈画学,不过艺事之一端耳。必谓遥溯商、周,追宗籀古,以明用笔本
源古画笔法,三代以来,迄于明清,其最远者莫如书契。阳文为识,阴文为
款。品格既高,椎拓易得。书用契刀,契一作锲,荀子,“锲而不舍”,亦曰“刀
笔”。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