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柱阵列隔道设计堆叠黄铜珠热传试验-建国科技大学.doc

鳍柱阵列隔道设计堆叠黄铜珠热传试验-建国科技大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科技應用研討會.臺北.June 03, 2016 PAGE 隔道與堆疊黃銅珠對鰭柱陣列散熱座於強制氣冷下之熱傳影響 鄭澤明、曾憲中*、張嘉宏、劉益成、劉雅菁 MOST 104-2221-E-270-002 MOST 103-2622-E-270-005-CC3 MOST 103-2632-E-270-001-MY3 MOST 104-2815-C-270-006-E 建國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技製造科技研究所 彰化縣彰化市介壽北路1號 tsc@ctu.edu.tw 摘要 本研究以實驗方法探討隔道設計與充填黃銅珠顆粒對鰭柱陣列散熱座於強制氣冷下之熱傳特性影響。應用隔道設計與堆疊黃銅珠之鰭柱陣列散熱座,除了大幅增加整體散熱面積及增加流體橫向散逸熱傳導能力,內部加裝的隔板形成迂迴通道,可以強制將氣流導向散熱座的每個角落,使增加的展延面積能進行有效的熱交換,經氣冷實驗證明,運用隔道設計與堆疊黃銅珠之散熱座其整體熱傳能力最高將增加達125%。 關鍵詞 鰭柱陣列、隔道設計、堆疊黃銅珠、熱傳、實驗。 一、前言 傳統的散熱器或熱交換器採用金屬鰭片或鰭柱陣列,可增加熱交換面積及流體的紊亂強度,此類散熱裝置具有便宜與構造簡單的優點,廣泛應用在渦輪機葉片的內部冷卻、電子裝備冷卻與各式熱交換器的應用。影響鰭片(柱)陣列散熱性能的因素有鰭片(柱)的高度、流體速度、流體與鰭柱的熱性質、鰭柱的截面形狀、鰭柱的相對間距、鰭柱的排列方式與旁通效應等等。 陳晃涵[1]設計開發一種片構式熱交換器,由本體、進水接頭及出水接頭所構成,而本體由片狀基材組構而成,片狀基材上設有許多通孔結構,利用相鄰基材通孔的交錯排列設置,使通孔之間串聯及並聯出許多小渠道,佈設於該交換器內部並接通進水接頭及出水接頭,當冷卻液自入口流經各渠道時,被不斷的強迫分流,合流變成擾流現象即達到最佳熱交換之目的。宋志傑[2] 採用數值計算與實際測試研究三種型態水冷頭,S型和鰭片型流道是屬於全銅材質,而一進側出型流道是塑膠上蓋銅底板,探討散熱性能的變化與影響分析並以實際樣品驗證。劉憲鋒[3]探討超薄水冷式散熱器運用於筆記型電腦CPU之設計。Naphon與Wiriyasart [4]以實驗方法探討直行排列之圓形鰭柱陣列散熱座置於矩形槽道中之水冷熱傳特性,其實驗變動的參數包括槽道寬度、冷流流速、散熱座材質(銅或鋁),以及發熱源的溫度(模擬在不同操作狀態下之CPU溫度),他們也探討裝置致冷晶片對此散熱座整體散熱性能的影響,結果證明確實能顯著降低CPU之溫度,但也必須耗費更多的電能,不過這樣的冷卻系統能在極為緊緻的體積內達成散熱的需求,是未來電子裝備冷卻器的發展趨勢。Jajja等人[5]以實驗方法研究四種不同鰭片間距(0.2mm、0.5mm、1.0 mm、1.5 mm)之縱向片狀鰭片散熱座之水冷熱傳特性,使用325W之高發熱源模擬現代高廢熱產生之微處理器,結果發現0.2mm鰭片間距之散熱座能有最低的加熱面溫度40.5°C,甚至比使用奈米流體冷卻之一般商用散熱座的44°C還低9%,而與平板0.216°C/W之熱阻相比較,0.2mm鰭片間距之散熱座的熱阻只有0.03°C/W,Jajja等人也指出鰭片間距愈小則散熱能力愈佳,不過他們的研究並未顯示鰭片間距對壓降的影響。 除了鰭柱陣列,金屬多孔介質具有龐大的熱交換面積與開放式孔洞結構擾動流體,被證明具有強大的熱傳增強能力,Tzeng [6]研究以穩態實驗探討孔隙率0.97發泡鋁材具燒結銅粒導熱柱及實心銅製導熱柱在無旁通效應下之熱傳特性,其結果指出具導熱柱之發泡鋁材對於空間熱管理有好的效果。Bhattacharya與Mahajan [7]將發泡鋁材嵌入軸向片狀鰭片散熱座之空隙處,以實驗量測法觀察熱傳增益,由於片狀鰭片係以鋁製成,具有高的熱傳導性,能將熱快速上傳給發泡鋁材,等於增加與發泡鋁材接觸之發熱面積,他們發現此構型確實可增加熱傳。Rizk與Kleinstreuer [8]以數值計算的方法探討多孔性介質槽道內具不連續發熱塊時之層流熱傳,他們指出加入多孔性介質後可增加50%的熱傳。Jeng與Tzeng及其研發團隊[9-11]以燒結多孔介質散熱座或發泡鋁材嵌入金屬塊或單根金屬圓柱,企圖利用實心金屬的高熱傳導能力將加熱面延伸進入多孔性介質內部,使整體等效的鰭片效率得以提升,而結果證明金屬柱確實能加強熱傳導,對整體熱傳具有提升效果。黃瓊瑤[12]與周彥儀[13]分別以實驗方法探討具堆疊黃銅粒與嵌入發泡金屬之鰭柱散熱座於侷限式衝擊噴流下之熱流特性,採用空氣為冷卻流體,將不同粒徑之黃銅粒或發泡金屬填入不同鰭柱邊長與鰭柱間隙之鰭柱散熱座會產生不同的多孔性質,實驗結果指出在鰭柱陣列嵌入金屬多孔介質確實能在高鼓風功率下展現高效散熱潛力。 本研究旨在探討隔道設計與銅珠顆粒對鰭柱陣列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