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世界公认的肝癌专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世界公认的肝癌专家 ——记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院士 刁承湘 廖文武 胡小苹 摘要:介绍了国际著名肝癌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敢于攻克科研禁区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及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概述了这位指导出4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培养的独到见解,表述了他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汤钊猷;肝癌;院士;肝癌研究所 作者简介:刁承湘,复旦大学研究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上海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200433;廖文武,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上海研究基地秘书长,上海200433;胡小苹,《上海研究生教育》编辑部工程师,上海200433。 2005年12月23日上午,复旦大学逸夫楼演讲厅正在举行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出席“华东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2005年研讨会”的100多名代表,正聚精会神地聆听汤钊猷院士作“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之我见”的报告。一个多小时的报告很快就结束了,但举手提问的代表一个接着一个,汤院士用嘶哑的声音概要精辟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主持会议的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不得不打断大家的提问,他告诉代表们,汤院士是带病为今天的会议作报告的,顿时,会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其中充满了与会代表对这位德高望重的专家的崇高敬意。 汤教授从事肝癌研究近40年,使我国的肝癌诊治和研究水平走向世界前列。他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自1984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共培养出博士生32人,其中4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对研究生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战略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他又重视对“医学软件”的研究,先后为研究生、导师、青年医师进行了10多次关于“医学软件”的演讲。翻开记载他医学成就的档案,聆听他一次次关于医学软件的演讲,都会留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与思考。 一、他选择了攻克“癌中之王”的艰难道路 汤钊猷教授195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后留校在中山医院工作,师从我国著名的外科学家崔之义教授和血管外科专家冯友贤教授。导师的辛勤培养和严格要求,加上汤教授的刻苦钻研与勤奋好学,为他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59~1968年师从崔、冯两位教授期间,汤教授从事血管外科的临床和实验工作,在几百条狗身上做实验。1962年,他用解剖显微镜加落地架,以顽强的毅力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显微血管外科工作。有了这个基础,1966年,他与手外科专家杨东岳一起施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成功。应该说,当时汤教授在血管外科已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然而在我国,肝癌是肿瘤中的常见病、高发病,而且被称为 “癌中之王”,汤教授所在的中山医院病房里也收治着大量的肝癌病人。这些病人常常是满怀希望地走进医院,不久就离开人世。汤教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968年,周恩来总理向医务界发出了“攻克癌症”的号召。“解除病人的痛苦是医生的责任,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抱着征服癌症的念头,他毅然放弃了血管外科,投身于征服肝癌的伟业中,从此,他和他的同伴们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肝癌研究之路。 过去权威的教科书上写着:“肝癌的病程是2~5个月。”因此,一个人患了肝癌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而且送进医院的病人已多为肝癌晚期,当时的医师天天在为维持这些病人的生命而疲于奔命。 汤教授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挑战教科书上提出的这一极限。30多年来,他和同事们与肝癌进行了几个回合的较量,将全部身心交给了肝癌患者,交给了医学科学的研究。 第一个回合是20世纪70年代,汤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发现用测定甲胎蛋白的方法对“健康者”进行普查,证明用甲胎蛋白的动态曲线可诊断出尚无症状的小肝癌,切除小肝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左右。这是第一次大幅度提高肝癌切除后生存率的重大发展,改变了过去“肝癌是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该研究成果1979年获得美国癌症研究所“早治早愈”金牌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汤教授由此提出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亚临床肝癌”的新概念,由他撰写的《亚临床肝癌》一书英文版出版后,震动了世界肿瘤学界。 第二个回合是20世纪80年代,他带领科研小组开始研究对中晚期病人实施导向治疗、介入治疗和综合治疗,使部分不能切除的大肝癌缩小后变成可切除的小肝癌,并加以切除,使这种“缩小后切除”的远期疗效也达到60%以上,为中晚期肝癌病人的治疗开辟了希望之路。这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第三个回合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汤教授将研究目光敏锐地投向肝癌的复发转移这一世界难题,他组织基础、临床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对肝癌的裸鼠实验模型、复发转移的相关分子,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水平等方面进行攻关,已获取不少新的知识、技术和成果。在肝癌诊治的临床及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