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本章提要: 新中国的社会体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现出令人振奋的发展趋势。本章主要阐述了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实施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社会体育的奋斗目标。 第一节我国的社会体育 一、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特点 (一)社会体育的基本含义 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增加交往为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军事体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社会体育的主体(活动的参与者)对活动参与的自愿性和对活动要素把我的自主性。 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 (1)按照参与人群分: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居民体育等 (2)按照参与人群的年龄与性别分:婴幼儿体育、少年儿童体育、青壮年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 (3)按照地域的分布分为:城市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乡镇体育、家庭体育、单位体育等 (4)按照功能分为:健身体育、健美体育与、康复医疗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防卫体育、冒险体育等。 (二)社会体育的主要特点 1、健身性和娱乐性 2、全民性与普遍性 3、余暇性与主动性 4、多样性与灵活性 5、时代性与永恒性 6、民族性与世界性 二、我国社会体育的地位与作用 (一)社会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1、社会体育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2、增强人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3、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增加劳动者技能储备 4、丰富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5、调节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心理 (二)社会体育在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社会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 2、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体力支持和精神助力 3、发展社会体育是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我国社会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创业阶段(1949—1957) 新中国建赢之初,为了改造衰弱的民族体质,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的需要,发展社会体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阶段,社会体育的主要工作是: ——在中国体育发展的指导方针中确定了它 的地位; ——初步建立了社会体育的组织体系; ——初步改善了社会体育的基本条件; ——建立了社会体育的规章制度,如劳卫制、 广播操和工间操制度、职工体育制度、 基层体协制度、产业体协制度等。 这是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体育不仅在中华民族体质的改善、发展国民经济和保卫国防诸方面成果显著,而且奠定了以后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社会体育在功能上呈现出鲜明的为政治与军事服务的特点。强调体育为生产服务,为国防服务,赋予社会体育极强的政治功能,使之成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 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 1958年“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出现全国性的“大跃进”运动,高指标和浮夸风在各行各业中盛行,也对体育界产生巨大影响,造成社会体育严重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 3年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体育活动很快陷入低潮,大多数群众停止了锻炼,不少体协自行消失,《劳卫制》被迫下马,社会体育几乎陷入停顿状态。从1963年起,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体育战线恢复了生机,到1965年已有近250万人投身其中。在这两年中,《劳卫制》被修订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在试行过程中有52万多人达到标准。 社会体育在短短几年内大起大落,人们对社会体育工作的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社会体育的发展不能超越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能违背身体锻炼的客观规律。社会体育应遵循“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体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社会体育发展规律在认识论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向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方向转化。 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 1966年,中国进入十年动乱时期。文革初期,各级体育部门陷入瘫痪状态,建国以来确立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废止,职工体育组织网络和业余体育运动队被解散,职工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体系也完全被破坏,已形成制度的“工间操”中断,农村一些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被列为“四旧”而遭到批判,群众性的运动竞赛活动也因无人组织而停止。 此时的社会体育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在所谓“突出政治”的干预下,形式主义在这一时期发展到极致。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