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词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上)
孙克强
?
内容提要 清代词学理论文献的主要形式有词话、词选、论词诗词、词律词韵、序跋批注、书札专论文等。本文分别评介了清代词学文献诸种形式的特点以及近年来学界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清代;词学文献;词话;词选;整理
清代词学理论代表了词论的最高成就。近年来清代词学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发表专著、论文数量激增,以此为题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有不少。研究的深入必然要求文献资料发掘整理的同步乃至先行。与清代词学理论所取得的成就相一致,清代的词论文献不仅数量浩繁,且形式多样。就词学理论批评的文献资料形式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类形式:词话、词集词选、序跋批注、书札专论文、论词诗词、词律词韵以及诗话曲话中涉及词学的内容等。 一 词话是词学理论最典型也是最集中的载体。词话借鉴诗话而来,滥觞于北宋,成熟于南宋,南宋末年沈义父的《乐府指迷》和张炎的《词源》代表了宋代词话的最高成就。明代与词的创作衰微相一致,词话存世亦较少。清代词学理论繁荣,其主要标志即词话著作数量较多。唐圭璋先生辑《词话丛编》共收历代词话85种,其中清代(含民国初年)词话有68种,占了大半,但这些远非清代词话的全部,唐圭璋先生当年编《词话丛编》时就遗憾有不少词话不得经见[1]。近年来通过不少学者的努力,已发现的《词话丛编》之外的清代词话有70余种,清代词话存目40余种。唐圭璋先生当年不得经见的部分词话也已觅得,如张星耀的《词论》、许田的《屏山词话》、王初桐的《小嫏嬛词话》等。新文献资料的发现有重要意义,必将推动研究的深入。然而关于现存清代词话有一些问题尚待辨析: 第一,词话的真伪问题。在流传至今的清代词话中,有四部词话——署名彭孙遹的《词统源流》、《词藻》和署名李良年的《词坛纪事》、《词家辨证》。此四部词话的真伪以及它们与徐钅九《词苑丛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悬案。词学大师唐圭璋教授曾指出四部词话乃书商由《词苑丛谈》中割裂而成的伪作,台湾学者王熙元教授则持相反的观点。笔者近日发表《〈词统源流〉等四部词话伪书考》[2]一文,通过考辨进一步证实了唐圭璋先生的论断。词话真伪的另一种情况是,一些词话是辑录他人之语而成,如果未加说明,则可能被后人误为辑者所作,这是需要加以辨析的。如《词话丛编》中收录的田同之的《西圃词说》,实为辑录徐喈凤、徐士俊、王士祯、曹禾、朱彝尊、邹祗谟、彭孙遹等人词话或序跋之语。近有李康化发表之《田同之〈西圃词说〉考信》[3]一文予以辨析。 第二,一些词论家的词话尚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清代部分词学家一生词学著述颇丰,词话并非一二种。如沈雄、谢章铤、陈廷焯、况周颐等等。如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通行本为八卷本,《词话丛编》收入的即为此本。其实,此八卷本乃陈廷焯之父陈铁峰在陈廷焯去世之后令陈氏门人许正时、王宗炎、包荣翰删节而成。20世纪80年代初,《白雨斋词话》十卷手稿足本由陈氏后人献出,屈兴国先生著成《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4],使学界得以窥其全貌。再以晚清四大家之一的况周颐为例,《词话丛编》已收录《蕙风词话》五卷、唐圭璋先生辑录的《蕙风词话续编》二卷和况氏遗稿《玉栖述雅》。此外况氏已发表或见于著录的词话著作还有《玉梅词话》(《香海棠馆词话》)、《餐樱庑词话》、《词学讲义》、《蕙风簃词话》、《珠花簃词话》等,各种词话之间互见、改易的情况十分复杂,应予梳理。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林玫仪教授根据《历代词人考略》和《宋人词话》辑录出《珠花簃词话》,并放置台湾中央研究院的网上,惠利学界。况周颐还曾托夫人况卜娱(清姒)之名发表《织余琐述》,为刘承干撰《历代词人考略》[5]。由此例可见清代尚有不少词论家的词话应予认真发掘、整理、辨析,然后方可谈及研究。 第三,《词话丛编》中所收有些本非词话专著,而是从词选中录出的评语,如先著、程洪的《词洁辑评》、许昂霄《词综偶评》、张惠言的《张惠言论词》、黄苏的《蓼园词评》等。如按《词话丛编》此例,一些在清代词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词选评本亦应计算在内,这样一来清代词话的数量还要大得多。如朱彝尊的《词综》是其词学理论的主要载体,已有屈兴国、袁李来将《词综?凡例》和各卷的评语辑录出来,与朱氏的多篇序跋合编为《曝书亭词话》[6],载《词学》第六辑的高亮功《芸香堂评山中白云词》,原为龚翔麟刊《山中白云词》批语,今人葛渭君辑为此书。晚清杨希闵的《词轨》,书前有总论,各卷首有题识,词下有批语,内涵相当丰富。陈廷焯的《词则》分为“大雅”、“放歌”、“闲情”、“别调”四编。有全书总序和各编之序,中有眉批,可与陈氏《白雨斋词话》相参证。 二 词选作为“赖以发表和流布自己主张的手段”[7],在词学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尤为值得重视。就编词选的目的而言,有以存人或存词为目的的文献式词选,其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