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前提性思考.do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前提性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前提性思考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活化范式转型已成为一 种趋势。生活化的研究范式需要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的现状进行现实的反思和理论前提的论证。现阶段,核 心价值观培育生活化范式转型的前提和现实基础主要表现 为: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领域从合一走向分离,一元轴心主导 的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改变;阶层分化、利益多元,总体意识 形态已经不适应多元的价值需求;开放社会、网络媒体时代 下人的精神荒芜与意识形态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感性化;社 会转型下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体制性障碍与社会治理 中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的缺失。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开放社会;网络媒体;生活 化;有序参与 (中图分类号〕D64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8048- (2015) 01-0039-06 党的十八报告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 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同时还提出了要把“积极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加强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新任务。目前学界已有人从生活化 的视角和思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不失为一种新颖而独到的 研究范式。然而,他们在论及生活化的建设或培育范式时, 更多的是从生活化理论的观念出发,而缺少对中国社会的经 济、政治和文化与社会的现状本身进行深刻批判和前提分 析,致使此种研究范式缺乏现实根基,立论不充分,缺乏历 史感,难以令人信服。唯有对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基础 和历史背景做出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解释,才可能更好地立足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遵循我国 现阶段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培育的客观规律,发挥人民大众在 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主体力量,方可实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生活化的范式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 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领域从合一走向分离,一元轴心 主导的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改变 源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开启 了中国的又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促使中国的社会的政治、 经济以及思想道德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巨变。传统的计划经 济体制下的社会基本结构和领域由原来的空间性的地域进 入了形态化的领域分化时期,也即从原来一元化的社会结构 和融合的领域开始向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三 种形态分化。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下,中国 社会依托单位制和人民公社,以政治为统帅的政治、经济和 社会等各领域呈现出“领域合一”的状态,一些学者认为, 在强限制条件下,满足秩序生产的“瓶颈需求”政治活动领 域成为决定其他领域的中心领域”,并对其他领域的限制 极为强大,致使社会呈现领域合一状态。〔1)在市场机制的 运行和发挥下,随着城市单位制的功能削弱和退化,农村公 社的瓦解,政治作为绝对统帅的地位和功能式微,原有的计 划经济条件下从城市到农村被高度组织管理起来的社会生 活开始出现分离,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政企分开,国家与社 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逐步分离,这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 展和各项改革的推进,极大地减弱了 “瓶颈需求”对其他需 求的约束,削弱了政治领域对其他领域的限制,社会于是呈 现领域分离状态。 随之而来的是,私人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获得了一定程 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出现了去政治化、非行政化的趋向, 开始脱离原有的结构体系和摆脱轴心的控制,人作为人” 的价值重新被发现,市场经济中的各类主体日益活跃,私人 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这表明 社会的运行方式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由一元轴心向多 元轴心转移,私人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不仅被分离出来并日 益彰显出它们的社会功能,且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运 行轴心和逻辑。“在公共领域中,农业社会等级条件下的道 德原则和规范则受到了彻底的冲击,一种在人的平等、自由 理念下确立起来的道德体系得到了人们的接受。而在从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精神现象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就是,农业社会中那些规范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的道德因素 随着社会的领域分化而更多地被包含在日常生活的领域中 了。” 〔2)如此,日常生活领域的关系也就更加复杂多样, 并表现为不同个体之间或个体与某一群体的利益矛盾。固 然,其中一些具体矛盾不涉及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的冲突, 还未能上升到系统的理论形态或“主义”,故不应该将日常 生活领域意识形态化,但是,由于社会转型中诸多问题的 集中爆发或凸显,背后往往存在主义的影子,而如何化 解这些矛盾,也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导向,因此, 日常生活领域没有完全脱离意识形态的影响”。〔3)所以, 随着社会领域的分离,日常生活领域的地位和运行方式的凸 显,探索日常生活领域的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和价值观培育新 机制就成为一项全新的课题。 二、阶层分化、利益多元,总体意识形态已经不适应多 元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