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 料 摘 编
第三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2015年5月27日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发展动力转换
·关键是推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及应对建议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发展动力转换
一、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既保持定力又积极作为
习近平同志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只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上来,牢牢把握这个大逻辑,深刻认识和领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丰富内涵,才能认清大势、把握规律、积极作为,切实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要辩证看待经济运行的波动,更加注重看整体、看主流。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运行出现局部回调和阶段性波动是正常现象,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分析判断经济形势,关键是把握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看增幅波动是否在合理区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否不断提高,城乡社会文明是否不断进步。重庆当前也面临部分经济指标震荡波动、困难和风险因素增多等问题,有的是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相互交织,有的是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碰头,但仍处于可控范围,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态势没有变。要理性面对经济运行的起伏,既要正视问题、增强忧患意识,更要把握主流、坚定发展信心。
二要辩证看待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更加注重看质量、看内涵。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全面、动态、联系地看待发展速度快慢的问题,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就是要努力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较高要素生产率和更优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近年来,重庆主动调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留足空间,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下一步要按照“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一点也要鼓励”的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最大限度释放增长潜力。
三要辩证看待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取舍,更加注重看潜力、看可持续性。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增速度、增规模、增效率是发展,减物耗、减排放、减污染也是发展。增以减为前提,减以增为目的,二者辩证统一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把稳增长和促转型、调存量和优增量有机结合起来,既大力调整存量,又注重把增量做大,更着力把增量做优,通过做大做优增量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
四要辩证看待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更加注重看苗头、看规律性。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新的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一些苗头性、趋势性变化,比如“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代表了中国产业发展新的战略方向,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发展加快,环境约束趋紧,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势在必行,等等。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些新趋势与新变化,不断深化认识,善于捕捉机遇,及时调整思路,抓紧政策落地,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积极作为。
五要辩证看待经济发展环境中的利弊,更加注重看大局、看长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国内宏观环境总体有利。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兴起,我国经济腾挪空间广、回旋余地大,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等,这些机遇与挑战都是客观的,但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从长的经济周期去分析把握机遇与挑战,立足当前、善谋长远、顺势而为,机遇和有利条件可以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支撑作用,挑战和困难也能成为倒逼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六要辩证看待经济发展城乡区域差距,更加注重看统筹性、协调性。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差距也是潜力,不平衡孕育动力。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过程,将持续释放巨大内需,成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源。
科学认识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动力转换这个核心和关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发展动力的转换,不是推倒重来,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一个均衡协同、循序渐进、优化增强的过程。
二、统筹“三驾马车”和“三大动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混合动力”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与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三驾马车”协调共进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创造良好条件, “三大动力”有助于“三驾马车”的稳定性、均衡性、协同性和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风机基础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本.docx VIP
- 川教版(2024)《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节《有趣好玩的编码》课件.pptx VIP
- 2025至2030数字标牌显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逻辑.docx VIP
- 平安集团基础性向测试全.docx
- 艾默生变频器的故障处理与维修指南.ppt VIP
- 川教版2024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第3节《大显神通的编码》课件.pptx VIP
- 矿业权评估师考试(矿业权评估实务与案例矿业权价值评估)题库及答案(2025年毕节).docx VIP
- 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 问题图片和整改图片对比 危险源识别(下).pptx VIP
- 2023年 AMC 12A真题含答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