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碰撞与态-态反应-物理化学.ppt

  1. 1、本文档共2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化学动力学基础二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理论的共同点是首先选定一个微观模型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碰撞理论或量子力学过渡态理论的方法并经过统计平均导出宏观动力学中速率系数的计算公式由于所采用模型的局限性使计算值与实验值不能完全吻合还必须引入一些校正因子使理论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基元反应的速率理论就是从分子基本性质入手研究速率常数的具体表示式即和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及数值反应速率的理论很多但都不够完善比较成熟的速率理论有两个简单碰撞理论在分子运动论基础上以硬球碰撞为模型也叫硬球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在统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理论的共同点是:首先选定一个微观模型,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碰撞理论)或量子力学(过渡态理论)的方法,并经过统计平均,导出宏观动力学中速率系数的计算公式。 由于所采用模型的局限性,使计算值与实验值不能完全吻合,还必须引入一些校正因子,使理论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基元反应的速率理论就是从分子基本性质入手,研究速率常数的具体表示式,即A和活化能Ea的物理意义及数值 反应速率的理论很多,但都不够完善 。 比较成熟的速率理论有两个: (1) 简单碰撞理论: 在分子运动论基础上,以硬球碰撞为模型,也叫硬球碰撞理论。 (2) 过渡态理论: 在统计热力学和量子力学基础上建立的. §12.1 碰撞理论 一. 碰撞理论基本论点 §12.1 碰撞理论 一. 碰撞理论基本论点 二. 双分子碰撞频率 两个分子的一次碰撞过程 二. 双分子碰撞频率 1. 硬球碰撞模型 三. 有效碰撞分数q的计算 ② 碰撞能量及碰撞截面 3. 反应阈能Ec与活化能Ea的关系 四. 碰撞理论的数学表达式 五、 碰撞理论的实践检验 六、 碰撞理论的评价 ②碰撞理论对Arrhenius公式中的指数项、指前因子和阈能都提出了较明确的物理意义,认为指数项相当于有效碰撞分数,指前因子A 相当于碰撞频率。 一、 基本思想 势能面 三原子分子的核间距 势能面 马鞍点 (saddle point) 反应坐标 (reaction coordinate) 势能面投影图 势能面投影图 三、由过渡态理论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四、过渡态理论的优缺点 五、 过渡态理论的数学表达式 六. 实验活化能, 指前因子与各种能量因素之间关系的总结 §12.3 单分子反应理论 单分子反应的级数 RRKM理论 *§12.4 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 §12.4 分子反应动态学简介 态-态反应(state to state reaction) 研究分子反应的实验方法 红外化学发光 红外化学发光 激光诱导荧光 激光诱导荧光 激光诱导荧光 分子碰撞与态-态反应 直接反应碰撞和形成络合物的碰撞 向前散射 向前散射 向后散射 向后散射 形成络合物的碰撞 形成络合物的碰撞 §12.5 在溶液中进行反应 §12.5 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笼效应示意图 2、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原盐效应 *§12.6 快速反应的几种测试手段 §12.6 快速反应的几种测试手段 阻碍流动技术 弛豫法(relaxation method) 闪光光解 (flash photolysis) 闪光光解实验装置示意图 §12.7 光化学反应 *分子中的能态——Jablonski 图 单重态 (singlet state) 三重态 (triplet state) 单重态与三重态的能级比较 Jablonski (雅布伦斯基)图 激发态电子能量的衰减方式 荧光与磷光的异同点 五、光化学反应动力学 六、光化学平衡和热化学平衡 光化学平衡和热化学平衡 七、光化学反应与热化学反应的区别 光化学反应与热化学反应的区别 八、感光反应、化学发光 2、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激光的特点: §12.9 催化反应动力学 §12.9 催化反应动力学 1、催化作用及其基本特征 2、 均相催化反应 4、酶催化反应 酶催化反应历程 酶催化反应特点 激发态的电子 分子内传能 分子间传能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振动驰豫 内部转换 系间窜跃 荧光 S1→S0+hni 磷光 T1→S0+hnp A*→P A*+B→A+B* A*+M →A+M +Q 光化学猝灭 光物理猝灭 (1)相同点: 1、都是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放出的辐射,波长一般都不同于入射光的波长。 2、温度均低于白灼光,一般在800 K以下,故称为化学冷光。 (2)不同点: 1、跃迁时重度不同 2、辐射强度不同 3、寿命不同 荧光:强度较大,因从S0→S1是自旋允许的,处 于S1,S2态电子多,因而荧光亦强。 荧光:S1→S0 重度未变; 磷光:T1→S0 重度改变。 磷光:很弱,因为S0→T1是自旋禁阻的,处于T1态电子少。 荧光:10-9~10-6 s,寿命短。 磷光:10-4~10-2 s,寿命稍长。 三、 光化反应基本定律 ★ 光化第一定律(Grotthus) 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才能有效引起化学变化. ★光化第二定律(Stark-Einstein) 在初级过程中,一个被吸收的光子只活化一个分子。即要活化1mol分子则需要吸收1mol光子, 1mol 光子称为1”Einstein”, 即 ★比尔-朗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