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 S P
a h a
r i s
t t
T
o a M
n o
e a
s
t
e
r
s
家 名 代 历
—
) 二 ( 涛 石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
河 北 美 术 出 版 社
前言
石涛,本姓朱,清代画家。明末清初,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为“四大高 按照石涛的生活经历、创作思想的发展和绘画作品的风格演变,大致可分为
僧”。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重侄孙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亲朱亨嘉在其四岁时 武昌、宣城和南京、扬州三个时期。
因在广西自称“监国”而被缢杀,石涛被家侍救出,幸免于难。之后在师兄喝涛 武昌时期(1669年以前)是石涛读书、游历和求艺的奠基时期。
的帮助下在全州削发为僧,别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老人、清湘 他从武昌沿江东下,饱览江南名胜,不仅开阔了眼界,也为创作积累了取之
遗人、石道人、零丁老人、小乘客、一枝叟等,晚号瞎尊者。 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同时,他又把观察大自然和借鉴宋元以来优良绘画传统
石涛虽逃于禅而隐于画,但他的心并不静寂,他的脚也并不停滞。他早年曾 技法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沿湘江而下,先到洞庭湖,然后沿长江东下,经庐山、南京、松江而至杭州, 宣城时期(1670年〜1679年) 是石涛绘画蜕变期。
再入安徽宣城。在松江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从而确定了他在禅林中的地位。在 此时创作有三种风貌:其一,与宣城时创作较接近,即多用干笔枯墨,画风
宣城居住的十年中他曾多次观览了黄山的奇松、云海、怪石等奇观。康熙十九 恬淡。其二,水墨淋漓、汪洋恣肆的画风等。其三,风貌较为细致,勾线细润,
年(1680年),他移居南京长干一枝阁,自称“枝下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 皴擦极少,俗称“细笔石涛”。画风从新安画派化出,又从黄山的实景中汲取营
年)来到北京,虽结识了一些朋友,但在仕途上收获甚微,于康熙三十二年 养,形成笔墨老到精练,气势磅礴的艺术格调。
(1693年)回扬州定居,直到逝世。 南京、扬州时期(1680年以后) 是石涛绘画创作高峰期。
石涛早年生活坎坷,居无定所,加上国破家亡之痛,出家后其内心并不平 石涛经过前期的融古法为我法,不囿于程式,取南宗北宗之技皆为“我法”
静,他的性格里充满了悸动,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 所用,兼收并蓄,不拘一格等扎实的艺术实践后,至此时水到渠成,出现了质的
驾,并高呼万岁,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贵们仅把他当作 飞跃,终于进入“用无不神,法无不贯,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的自由境界,创
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功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 造出一种恣肆、洒脱的艺术新风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