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钟书
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钱锺书 (1910—1998),现代著名的学者、作家。 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清华大学毕业后赴英法留学、进修。1938年回国后先后在国立联合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清华大学等大学任教,20世纪50年代后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年轻时的钱钟书
写《围城
》时的钱钟书
钱钟书与杨绛
相濡以沫的夫妻
钱钟书的一家,杨绛、钱园、钱钟书。
老年时的钱钟书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吊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然而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惟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钟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偶有文章涉及如何评论钱钟书的议题,亦歧见旁出,也有一些人认为,钱钟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应该给他过高的评价。一位博士生曾发表《我看钱钟书》一文,声称:“在钱钟书身上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学人的根本欠缺:缺乏体系性建构的能力。”表示要给钱钟书“上课”;1997年1月《羊城晚报·新闻周刊》上也有人撰文,批评钱钟书不行,钱学有病。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却等闲视之,1989年《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
一、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钱钟书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主张用比较文学、心理学、史学、风格学、哲理意义学等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选本《宋诗选注》。文论集《七缀集》、《谈艺录》及《管锥编》(五卷)等。《管锥编》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本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钱钟书作品集
二、何谓偏见
所谓偏见就是偏于一个方面的见解。
二、何谓偏见
第一部分(1)
对偏见的看法—“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偏见的存在是必要的、普遍的、合理的、有价值的);
提出自己的偏见—“人类是不拘日夜,不问寒暑,发出声音的动物”。
二、何谓偏见
第二部分(2、3、4、5)
讨论“天籁”与“人籁”的区别,并表达对人声干扰的厌烦。
二、何谓偏见
第三部分(6)
交待出“一个偏见”产生的原因—“声音热闹,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
三、他人所不及两点:
知识极其渊博且能任意驱遣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为我所用,自然贴切,没有刻意吊书袋的毛病。
机智善辩而又持论公允,于人于事不作极端偏颇之评价,故其意见,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四、思考与讨论
你认为钱锺书对“人籁”的看法是不是一个偏见?试阐发你的理由。
答:当然是偏见。人对外界声音的感受,与自己的生理条件(听觉是否敏感)和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兴高采烈的人可能喜欢喧闹一点;心情郁闷的人大概希望安静一些;
作者要讨论人声的环境污染,为什么从“偏见”问题说起?这样写有什么独特的效果?
答:智者明确意识到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偏见,而且很难克服。因此,在表达自己的任何意见前,先做点反省,这是明智的态度,反而赢得读者的信赖。
五、篇章重点与课外阅读
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