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防治-肥城.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肿瘤的筛查建议 普通健康人群可以一年一次,高危人群最好半年一次,有癌前病变症状的人应该三个月查一次。“防癌体检”不同于“健康查体”,它是肿瘤专业人员或者对肿瘤比较熟悉的医生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全身的检查,目的是发现早期肿瘤或获取受检者高危因素,从而预防肿瘤发生。 肿瘤的筛查方法 各项血液检查指标,B超、X光、肛门直肠指检,妇科体检中的巴氏涂片、乳腺钼钯摄片、胃肠镜等都是常用的筛查肿瘤的方法。低剂量CT目前也在进入肺部筛查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存在于血液、其它体液或者组织中的生物分子;其存在或状态的改变能提示肿瘤的发生或者为临床预测肿瘤未来的生物学行为提供帮助。 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 A、筛查与早期诊断 B、确诊或辅助诊断 C、预后和疗效预测 D、肿瘤复发监控 对肿瘤标志物影响因素 由于绝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不但可以存在于恶性肿瘤中,它们在某些良性肿瘤、炎症及正常组织中等同样也可以产生;同时其结果也受饮食、药物、肝肾脏疾病影响。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高。标志物水平动态观察结合其它相关检查才是至关重要。 肿瘤标志物升高如何处理? 1、建议半个月内到相关科复查,如果指标依然高或增高很多,可进一步通过CT、B超、核磁共振、PET-CT等手段检查,必要时须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2、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肿瘤的发生及分期成正比。(以乳腺癌为例:有研究提示乳头溢液CEA水平越高特异性越高当大于580CUT,CA153大于684CUT时特异性达99%,) 例1、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筛查 乳腺癌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很多,常见因素: A、遗传性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5%~10%,主要是因为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突变。若直系亲属中如母亲、姐姐或女儿是患者,那么本人患病的概率会增加3~5倍。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筛查 B、生殖因素包括初潮年龄早于12岁,或绝经年龄晚于55岁,首次足月妊娠年龄超过30岁以及未生育等。 C、 环境因素是指移民至乳腺癌高发国家,或长期过量饮酒,或长期过量高动物脂肪饮食摄入,长时间的雌激素替代治疗。 D、其他因素包括绝经后肥胖,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等 什么时候开始筛查? 一致认为妇女40~49岁开始参加乳腺癌普查比较合适,即40岁开始每年或l~2年乳腺x线摄片或超声1次,乳腺临床检查1次。对于有乳腺癌高危险因素的妇女,经医生指导可在40岁之前开始参加乳腺癌普查。55岁以上每二年一次乳腺x线摄片或超声,至少持续75岁. 美国乳腺癌普查的原则 28~39岁:每月1次乳房自我检查,3年1次临床体检。 40~49岁: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高危妇女请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在40岁以前开始普查以及调整40~49岁时乳腺X线检查的间期。 50岁以上:每年1次临床体检和乳腺X线检查,每月1次乳房自我捡查。 B超在中国乳腺癌普查地位? B超在中国乳腺疾病一线检查中,一是应用范围最广,除了能较好诊断有无疾病外,二是无辐射;不足:易受医生技术水平影响。 乳腺X线检查(钼靶检查):是一种广泛检查手段,但是东方女性乳房较小,组织致密,早期乳腺癌的瘤体小,与周围腺体组织密度相似,分界不清,易误诊、漏诊。有辐射。 例2,内镜筛查在食管癌防治作用 食管癌居世界癌症发病第八位,死亡排名第六位 中国死亡病例占全部癌症死亡11.19%,第四位 中国发病及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50%,占发展中国家的60% 预后:发达国家的5年生存率大约18%,发展中国家仅5%左右。 内镜筛查方案实施后情况 研究对象:40-69岁;一级亲属有食管癌,或家族中有数位患者为高危人群等 食管鳞癌累及发病率降低29、47%,发病风险降低39%,累及死亡率降低33、56%,死亡风险降低55% 肿 瘤 的 防 治 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李瑞卿 2017.9 肥城 一、健康及肿瘤相关状况 二、一级预防 三、二级预防 四、三级预防 习总书记讲话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2015年16部门出台了《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计划》:防控总目标:其一:全人群的癌症知识知晓率达60%,吸烟率降低3%。 全国平均寿命状况 2010年全国人均平均寿命74.8岁 2015年全国人均平均寿命76.6岁 2013年上海市人均期望平均寿命在全国第一,男:80.2岁,女:85.2岁 主要原因:1、降低儿童死亡率;2、感染性疾病下降。慢性病造成的寿命损失由1990年的47.4%,增加至2013年75.4% 健康与寿命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60%取决于生活方式 17%取决于环境因素 15%取决于生物学因素 8%取决于医疗卫生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