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60周年征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1 走在时代的浪尖 --我眼中的上海,我知道的六十年 一、前言 萧伯纳曾说过:“六十岁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如今,新上海已经走过了六十个年头,这是一个探索的六十年;这是一个发展的六十年,这是一个创新的六十年,这更是一个辉煌的六十年,六十年让多少上海的建设者斑白了头发,六十年让多少高楼烙上时间的印记,不变的只有母亲河黄浦江的水和外白渡桥那钢铁的身躯,当然还有上海人六十年永不停歇的步伐。 六十年来上海完成了自身的蜕变,破旧除新、成为中国经济的先行者。在上海近现代的崛起中,依托地理位置优势,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走在了中国经济的浪尖。在这里诞生了上海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上海华宁实业公司;全国第一家地方民用航空企业——上海航空公司,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内地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的期货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 上海的发展建立在中央的政策扶持下,在上海的自身努力下,从初期的浦东开发,到上海的“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总体上看,上海发展经历了由“自我”到“共进”的过程,同时从“发展上海”转变到了“带动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从“中国的上海”转变到“世界的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窗口,上海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走向了世界。如今上海“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双中心建设蓝图已经铺开,上海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新的征途已经开始。 二、曾经沧海难为水(1949-1978) 战后的上海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陈毅市长接手的上海滩,是一个从未碰到过的烂摊子,70%以上的工业都处于瘫痪状态,:缺米、缺煤、缺棉纱、缺电、缺机械配件……一切都缺,米,不够供应全上海半个月的,煤,不够烧一星期的,占全市总产值74%的轻纺工业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棉花只够主要纱厂开工一个月的。全市1.2万家工厂,只有不足30%的车间在勉强开工。据上海档案馆资料,当时混迹在普通百姓中的国民党散兵,至少有三四万人,估计潜伏在上海的敌特人员也有一两万人;而上海滩的难民、乞丐、游民、小偷总数不会低于12万人…… 在这一场被称作是“瓷器店里打老鼠”的斗争里,我们新成立的政府为了建立新的金融体系,果断查封国民党时期的证券大楼,整顿金元券 当时上海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工业在经历战争后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时上海经济具体情况如下: 工业总产值? 195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其中上海工业总产值68亿,占全中国 的19.5%. 由于上海工业老板主要是外商及其它省市的商人(其中宁波,广东最多),本地上海人基本是种菜的,这与现在的东莞工厂主要是港台老板很似。30年代开始外商及其它省市的商人开始从上海转移到别的地方开厂,上海工业从1936年占全国的比例开始不断下落,到解放初已只占20%? GDP产值? 1952年全国GDP679亿元,上海GDP为35.86亿元占当时全国1/20,由于工农业剪刀差政策的原因,1949-1978年上海GDP增长远快于其它省份,到了1976年上海GDP已占全国1/6,增长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中共上海历史记实录》(1949-2004) 上海自称解放前为远东第一城,实际上其经济总量远远低于东京,大阪,名不副实的远东第一城也是当时中国 《中共上海历史记实录》(1949-2004) 三、在探索中求发展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从近代史上看,上海租界的出现和发展,无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充满无奈和屈辱之感的篇章。然而,外国殖民主义势力在中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1852年,上海取代广州而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19世纪后期,上海初步成为全国金融中心。20世纪30年代,上海工业占全国半壁江山,同时上海堪称中国文化中心。在上海近现代的崛起中,地理位置是基础,开放是前提,开埠通商是契机,为上海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1979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改革的春风吹到了上海.上海逐渐走上了发展的加速道。 ???? (一)角色的变化 ??? ?1、政治环境变迁和城市角色变化。新中国诞生后,从城市战略定位看,上海由开放条件下的远东国际大都市,变成了纯粹的国内大都市;其角色由向全球开放的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变为以国内联系为主的工业基地;由一个自在发展的主体,变为中央政府统筹考虑下、以服务全国为主要任务、接受指令的单体。 ??? ?2、工业基地和财政支柱。1949年以后,上海这座因商而起的城市,逐步走向以工为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框架和热潮中,上海工业得到空前的大发展。上海工业的大发展,不仅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发送具有上海品质特色的丰富产品,同时,上海工业产品的销售,为国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到196

文档评论(0)

时间加速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