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论重要作品译文(三)
——隋唐五代文论译文
?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译文
东方公足下:文之道衰弊,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指从西晋至唐初),汉魏时期优秀的风骨传统,晋宋虽然没能流传下来,然而在现存的文献中有可以找到证明。我闲暇的时候曾经欣赏齐梁的诗歌,(觉得)当时的创作过分追求词采的华丽,而缺乏内在的比兴寄托,每每感慨万千。回想古人,常常担心浮艳绮靡(的文风充斥文坛),而风雅之风就此沉寂下去,因此心中很是不安。自从昨日于解三处欣赏了您的《咏孤桐》诗,深深地感到诗中透露出一种端直飞动的风骨美,声情并茂,抑扬起伏,表达鲜明精练,音韵铿锵悦耳。于是乎心目为之一新,消除了那种沉闷和抑郁之感。没想到(您的诗作)又感受到了正始之音,也可以令建安时代的作者感到欣慰。解君说:“您可以与晋代的张华、何劭相比肩”,我认为这是知音之言。所以感叹于雅制(的复兴),所以写了这首《修竹诗》,自然期待献给知音之人欣赏。(关龙艳译)
提示:隋唐之际,文坛仍然沿袭着齐梁文风之遗,虽有欲矫之者,效果均不明显。至陈子昂出,遂大力倡导革新,本文是他诗歌主张的纲领。文中,他批评齐梁诗歌“彩丽竟繁而兴寄都决”,“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实在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
?
皎然《诗式》选录译文
诗(按,这里是以《诗经》作为诗歌的代表,故下一句说,《诗》是“《六经》之菁英”)是各种微妙事物之花的果实,是《六经》中的精英,虽然(不都是)圣人(按,指孔子)的(创作)功绩,但(其中的)美妙之处都是(符合)圣人的衡量尺度。那天地日月,变化深奥莫测;鬼神之道,隐约微冥,(经过诗人的)精微思想的搜索,万事万物都掩藏不了它们的巧妙之处(而在诗中表现出来)。(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立意必须奇险,出人意表,定句必须高标准,虽然说(这些)都是由我决定取舍,但(只要能如此,)取得的成果就若有神助。至于像那些天真挺拔的语句,(好像)要与天地自然较量长短,(真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其中的奥妙)非作者自己是不能知道的!从西汉以来,文体四变。我恐怕“风雅”的传统逐渐泯灭丧失,就想探讨研究,用以矫正它(按,指诗歌创作)的源头。现在,我从两汉以来到我们大唐,取其若干人的名篇丽句(加以分析考较),命名为《诗式》,使得那些没有创作灵性的人(能通过《诗式》)获得创作的灵性。如果君子见知我的用心,也许会有益于(“温柔敦厚”的)“诗教”吧!。
提示:提出写作《诗式》的宗旨,标出自己写作《诗式》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通过它获得创作的本领。
?
明势
创作高手的写作,就好像登荆山和巫山,以观览三湘和鄢、郢的山川胜景,它迂回磅礴,变化万千,姿态各异(就好像文体开阖之态,创作思维变化之势);有的山势高耸入天,独立高峙,不与它山为伍,气势飞腾,连绵不断(奇妙的姿势在于好像是诗的工致),有的江河,长长的水流清晰可见,万里无波,突然又表现出高深迂复的形状(奇异的姿势就好像诗兴的互相生发):古今创作的超尘绝俗之作,都可以达到这种极其高妙的境界。
提示;以山川形胜的千变万化难以言状比喻古今超尘绝俗之诗作的境界的深微奇妙。
?
明四声
音乐的乐章有宫、商、角、徵、羽五音的说法,没有听说(平、上、去、入)“四声”的说法,近代自周颙、刘绘才传出这种说法。宫商使诗歌体势流畅,使低沉和高昂的音节轻重分明,韵律和谐,感情高雅,这(按,指“五音”)不会损害诗文的格调。沈约严格地制定“八病”(按,指八种声律上的毛病),琐碎的运用(平、上、去、入)“四声”,所以诗歌创作的“风雅”传统丧失殆尽。后来的“才子”,天资(本来)不高,又被沈约的低劣之法所迷惑,糊里糊涂地随波逐流,沉溺其中,迷途不返。
提示:肯定古之“宫商”,批评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不过“四声八病”虽流于琐碎繁苛,但自有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它为唐代近体诗的格律的形成提供了初步基础。
?
文章宗旨
评语:康乐公(按,指晋宋之际的大诗人谢灵运)少年时就能创作诗文,生性聪慧,思想明澈,及至他通晓佛典,思维更加精深,所以所作的诗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这难道不是佛学之道的襄助吗?文章是为天下服务的,怎么能只为私人所用!从前(我)与一些人讨论康乐公文作,(认为他的诗)感情性灵真实,崇尚灵感的生发,不太顾及辞语文彩的运用,而(所作之诗)风格自然。那清朗的日光之中,广大的天地万变之物和秋季变幻之景,都容纳在他的诗歌创作的内容之中;彩云随风,舒卷飘荡,瞬息万状,像他诗歌创作的无穷变化。如果不是如此,(他的)诗怎么能达到(如此)高尚的格调、浩然的正气、纯正的体式、高古的风貌、美好的才性、宏伟的道德、超逸的声调、和谐的音韵呢?至于像《述祖德》一章、《拟邺中》八首、《经庐陵王墓》、《临池上楼》,认识高洁明澈,那真是诗中的日月啊,(凡夫俗子)怎么能攀附比拟于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