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诗为心声画为心印
今年是清翫雅集创会20周年,台湾鸿禧美术馆馆长廖桂英来电话说要再组织一次会员藏品展览(2009年11月。在廖女士的协调下,台湾清翫雅集会员的珍藏曾赴首都博物馆,参加了“海峡两岸重要藏家文物收藏高端展”)以志贺,其中的书画部分,想要我写一篇评论文章。听到这个消息,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作为清翫雅集的荣誉会员,写文宣理所当然,不能推托。
说到诗书画,似乎要从“郑虔三绝”开讲。郑虔是唐代人,官广文馆博士。曾自书其诗并画以献,唐玄宗看到后,一时高兴,即在卷尾写上“郑虔三绝”四个大字,并提升他为著作郎。郑虔的诗,《全唐诗》仅存其《闺情》一首,至于书与画,早已绝迹,如今只有佳话传世。其实在郑虔那个时代,诗是诗,书是书,画是画,三者之间并无形式联系,只是说一人而兼三门艺术之所长。之后历宋经元而至于明代,诗书画才在内容和形式上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到了清代,印章也正式来加盟,形成为诗、书、画、印四绝。在一件书画作品中,立轴包括上、下诗堂和裱边;如果是手卷,则包括前后隔水、引首和尾纸,所有诗文题跋和印章在内,都应是一件艺术品。所以,四绝也好,三绝也好,它可以是—人之所为,也可以是多人之合作,更可以是不同时代人的对话。要在三或四个不同艺术领域上都能攀上时代高峰,或达到相当的水平,才能称得上“绝”,使—人为之,谈何容易。然而在中国艺术史上,却不乏这样的奇才。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沉淀的结果,只有中国才有的奇特文化现象,试以本次展览的作品为例说明之。
先说画,所谓“米氏云山”,是指米芾、米友仁父子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浓墨大点,去表现多烟雨的江南景色,被世人称之为“米点皴”或“落茄皴”由于其中带有笔墨游戏趣味。存传统画法中,有一定的叛逆性,刚出现的时候,惊世骇俗,使人眼目一新。经过了三四百年,到了陈淳(号白阳山人)的时代,米氏云山经过许多文人画家的模仿运用,逐渐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不但消磨了它的叛逆性,形式上也变得普通平常了。以陈淳放纵不羁的性格,他是不会俯首帖耳的。存陈淳《仿米氏云山图》中,他皴擦点染全都用上,不受限于“米点皴”,完全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于画尾他题跋道:“庚子春日,余闲届湖上,雪墅钱君自吴城来,持素楮索云山卷。时春容瀚郁,烟云变幻,触目成画,遂为作此,颇谓适意,然不知观者肯进我得窥米家堂奥否?……”什么是米家“堂奥”呢?我以为从表面看来,米法好像是主观臆造,其实是来自直接对自然的观察的。否则它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形成为流行样式。董其昌说,他曾携米友仁《潇湘白云图》至“洞庭湖舟次。斜阳篷底,一望空润。长天云物,怪怪奇奇。一幅米家墨戏也”。可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足米法的精髓。其次,米法与生具来的是其叛逆性。反对循规蹈矩,重在创新变化,首先是观念更新,其次是技法革命。陈淳的这件作品与自跋表明了这两点,不待说他是深入到米家堂奥里去了的。故卷后陈鎏等七家同时代人,都是一片赞扬声。近人邓尔疋引首称为“平生杰作”,不是虚语。也可以把陈淳此图看作九人的书法联展。
项圣谟《天香书屋图》。项圣谟的绘画,被认为融汇了“宋格元韵”“作家士气具备”。观此幅,似平韵致胜于格法,文人书卷气强过行家精工能事,椎拙得可爱。根据自题,此画是专为其二弟所作。画而左下角有“项仲子”收藏印。天香。此处指桂花香。宋之问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项圣谟题诗亦云:“桂树天香发。秋山露气鲜。书声云际落,人似月中仙。”天香书屋可能是项圣谟仲弟的书屋。秋天桂花盛开,香气馥郁,在书屋中读书,就好像坐在月宫里一样,暗示着将要蟾宫折桂,一定会金榜题名,寄托着一种美好愿望。董其昌题跋说,此图“从宋赵伯驹得笔”,是应酬语,不足为凭。
在这次清翫雅集20周年特展中,查士标的山水画有两卷。据其自题诗句,前一卷可名《江干把钓图》,后一卷应是《山坞村落图》。两卷均为纸本,设色前者稍浓,后者极淡;用笔则前者劲健磊落,后者沉着苍莽。前者自题诗曰:“钓竿不是功名具,只有闲人把得成。若使手闲心不及,五湖风月负虚名。”作于“丁巳”,即康熙十六年(1677年),查氏时年63岁。后者自题诗:“断硐老崖不可扪,苍茫唯见水云浑。过桥问欲归伺处,山坞深林有一村。”又题日:“竹篷兰桨水痕分,到处船头触白云。回首桥东村落里,一溪山色带斜曛。”作于“丙子”,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年83岁。两画时间相距19年,诗画的表现差异是很显然的。对于查士标来说,63岁还是盛年,我们从他的造型笔墨中,仍然看到其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诗所表达的情绪仍有不平,愤世而嫉俗。这首诗卣丁能是从吴镇的《渔父》词脱化而来的。其词日:“碧波千顷晚风生,舟泊湖边一叶横。心事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83岁是查士标的极晚年,从诗画中可以看出身体仍然健康,但心情则归于平淡宁静。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