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麻醉药的分类 全身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 静脉麻醉药(巴比妥和非巴比妥类) 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 局部使用时能够阻断神经冲动从局部向大脑传递的药物 在口腔、眼科、妇科和外科小手术中暂时解除疼痛 局部麻醉药分类 酯类(普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 氨基酮类 氨基醚类 氨基甲酸酯类 脒类 其它类 一、酯类 共同的基本结构 酯的两部分 芳香酸 氨基醇 盐酸普鲁卡因 Procaine Hydrochloride 盐酸奴佛卡因 4-氨基苯甲酸- 2-(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4-Aminobenzoic acid 2-(diethylamino)ethyl ester monohydrochloride 苯甲酸 氨基 发现 从剖析活性天然产物分子结构入手进行药物化学研究的经典案例 古柯树叶 1532年人们知道秘鲁人通过 咀嚼古柯树叶来止痛 可卡因 1860年Niemann从古柯树叶中提取到一种生物碱,命名为Cocaine 1884年作为局部麻醉药正式应用于临床 具有成瘾性及其它一些毒副反应 致变态反应性 组织刺激性及水溶液不稳定等 结构简化,寻找更好的局部麻醉药 发现 可卡因的结构剖析 苯甲酸酯在Cocaine的局部麻醉作用中的重要性 水解得爱康宁(Ecgonine)、苯甲酸及甲醇 三者都不具局部麻醉作用 用其它羧酸代替苯甲酸成酯,麻醉作用降低或完全消失 临床应用 Procaine至今仍为临床广泛使用的局部麻醉药 具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毒性低,无成瘾性 用于浸润麻醉、阻滞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和局部封闭疗法 合成 Ⅰ Ⅱ Ⅲ 理化性质--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随后有麻痹感 mp. 154~157℃ 易溶于水(1:1),略溶于乙醇(1:30),微溶于氯仿,几乎不溶于乙醚 其0.1M水溶液pH=6.0,呈中性反应。 水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析出油状的Procaine。 放置后形成结晶(mp.57~59℃) 理化性质--还原性 在空气中稳定 对光线敏感,宜避光贮存 理化性质--水解性 酸、碱和体内酯酶均能促使水解 理化性质--鉴别反应 Procaine显芳伯胺的反应 在稀盐酸中与亚硝酸钠生成重氮盐 加碱性b-萘酚试液,生成猩红色偶氮颜料 体内代谢 水解成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氨基乙醇 前者80%可随尿排出,或形成结合物后排出 后者30%随尿排出 其余可继续脱氨、脱羟和氧化后排出 Procaine的结构改造 水解后失效 酯类局部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 各种普鲁卡因的衍生物 碳链的变化 氨基侧链的变化 苯环上的变化 苯环上的变化 位阻 酯基的水解减慢 局部麻醉作用增强 部分酯类局部麻醉药 羟普鲁卡因 氨布卡因 美布卡因 丙美卡因 碳链的变化 碳链上引入甲基,麻醉作用延长 因立体障碍使酯键不易水解 氨基侧链的变化 二、酰胺类 基本结构 酰胺键代替酯键 氨基和羰基的位置互换 使氮原子连接在芳环上,羰基为侧链一部分 二、酰胺类 基本结构 酰胺键代替酯键 氨基和羰基的位置互换 使氮原子连接在芳环上,羰基为侧链一部分 结构特点 酰胺键较酯键稳定 两个邻位均有甲基,具空间位阻 使Lidocaine的酸或碱性溶液均不易水解 体内酶解的速度比较慢 Lidocaine较Procaine作用强,维时长,毒性大 发现 1936年全合成异芦竹碱 发现一个中间体有麻醉作用 1943年合成 从53个类似化合物,筛选出 局部麻醉作用比Procaine强2~9倍 维持时间延长一倍 毒性相应较大 利多卡因也是心血管系统药物 Lidocaine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作用时间短暂,无蓄积性,不抑制心肌收缩力,治疗剂量下血压不降低 1960年以后,静脉注射用于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和频发室性早搏 钠离子通道阻滞剂 组胺的结构 N1=Nτ,N3=Nπ,侧链N=Nα Histamine的生理作用 重要的化学递质 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 组胺的存在和释放 存在于肥大细胞中 组胺与肝素-蛋白质形成粒状复合物 组胺释放进入细胞间液 当机体受到如毒素、水解酶、食物及化学物品的刺激引发抗原-抗体反应时 肥大细胞的细胞膜改变 释放依赖于Ca2+和GTP的存在 Histamine的生理作用 重要的化学递质 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 组胺的存在和释放 存在于肥大细胞中 组胺与肝素-蛋白质形成粒状复合物 组胺释放进入细胞间液 当机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写作《说明书》-【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2024随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TIA博图软件培训(内部资料).ppt VIP
- 蒂升电梯MC2-C控制柜主板插件端子说明产品介绍.pdf VIP
- “一带一路”跨境电商 课件 第3、4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平台.pptx VIP
- 无机化学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pptx VIP
- 培养青年教师师徒协议7篇.docx VIP
- “一带一路”跨境电商 课件 第5、6章 “一带一路”跨境电商交易流程、“一带一路”跨境电商消费者行为.pptx VIP
- 23快乐的小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docx VIP
- 4.3《撰写报告》(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