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唐诗中的风使意象
内容摘要:“风使”意象在诗歌与邮驿萌芽发展的先唐时代就积淀了丰厚的语言文化内涵,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步入大唐王朝,意气风发的众多诗人不仅进一步充实了唐前诗歌所草创的风味、风声、风气、风信等风使内涵,更挟裹着各放异彩的时代风尚,向塞漠、朝堂和江海开辟出新的空间境域。
关键词:唐诗风使意象语源内涵境域
“风”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自然事物,很早就为先民所感知,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衍发了不可尽道的语言文字和文学文化内涵。《河图》中说:“风者,天地之使。”被先民们所感觉到意识到的“风”,在命名赋形之初可能就含有“使”的意义,它专供掌管天地万物的神秘主宰者驱遣,驰飞八方、无所不至地传达它的旨意。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力、解释力以及控制力的发展,原始初民对外界的自然崇拜渐渐演化为自我祖先崇拜,但仍然保有自然崇拜的影子,往往赋予自然物以原始生命力和具体物象性,作为自己的祖先神来祭拜供奉。“风”就被物象化为有生命的“凤”,它作为“天地之使”的身份也让渡过去。“风”失去了为神秘力量传信代言的职务,但在后来的发展和运用中不断积聚起新的内容和意味,被用来解释一些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如刮风、风干,并以它的某些特质类比指意于社会现象,如消息、风俗、风格、民歌、教化等,先后生发出近四十个义项。
在能够从语词中激荡起原始世界的反响的诗歌中,“风”借助比兴寄托的艺术象征义渐渐恢复了风之为使的原始生命力和自然亲切感。它在先唐诗歌的萌芽发展中草拟起的风味、风声、风气、风信在唐代生长得风华正茂,并向广大的空间开拓出塞漠、朝堂、江海等新境域。
一.“风暖百卉舒”——“风使”的内涵拓展
“风暖百卉舒”,唐代大一统的强盛国力和前所未有的开明政策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条件,各种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大放异彩,风流不歇的风使意象也借这股暖风在万千诗人笔下生出满园春色来。据统计,现存的唐前诗歌中,风使意象出现了大概105次,而《全唐诗》中“风”约出现了15928次,可归入风使范畴的有近三千处。风使意象的基本内涵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充实,下面分以述之:
(一)风味
“风来香气远”,气味需要借助空气的流动才能传播,风也能通过它所传送的各种花香、衣香、人香让人闻到自己,凭吹送挣得一种风味。先唐诗歌中的风使度送的大多是花香和衣香,唐诗中的风使不仅可以“吹花送远香”,“风飘香袖空中举”,花的种类也在芙蓉、兰、百合、荷、梅、桃、李外新添了“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的菊和“风吹柳花满店香”的柳花等,更有“香传少女风”、“紫锦红囊香满风”、“水殿风来珠翠香”、“柏径风牵麝食香”等新风味的加盟。娇嫩的少女、艳丽的香囊、华贵的珠翠、珍稀的麝香……好个青春亮丽、贵气逼人的大唐。
对自然的细腻体认也使这一时期的风使意象风味独佳。“色浓轻雪点,香浅嫩风吹”,嫩嫩的微风柔柔吹送着细细的浅香。大自然这幅疏风淡香、吝啬慵懒的样子也被诗人捕捉到,足见他们对这大好河山的迷恋。“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香逐便风来”,经诗人移情,自然界的风和各种香味也像活物一样彼此追寻引逗,情致喜人。
(二)风声
“风送断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会受气流影响,顺风情况下能持续得更长、传得更远。这一现象很早就被人们发现,度送各种声音也成为风使的一大业务。唐诗中“风送妃嫔笑语和”、“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户来”、“鸡声逐晓风”、“临风听暮蝉”、“风传琴上意”、“箫管从风飏”、“传歌共绕梁”、“风送出山钟”、“风响传砧不到君”等诗句里的风使延续了先唐诗歌所开创的对人语、猿声、鸡啼、蝉鸣、丝管、歌吹、钟磬、捣衣声等的传送,又新见“风前闻夜更”的打更声和“铜驼陌上好风吹”的驼铃响。
“风声朔漠间”,具有边塞军旅风情的系列音响的开拓也是唐代风使的一大特色。“和风吹鼓角,佳气动旗旌”,和煦的暖风吹送着激奋的战鼓和号角声,旌旗也随风猎猎翻飞,旗下的大唐将士一定信心满满,意气昂扬。高适的《塞上闻笛》则是另一种风情:“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随风飘满关山的不止是胡人的羌笛声,更有“无数征人立望乡”的浓浓愁绪。
(三)风气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风也是节气变化的自然使者。唐前诗歌中风使所传报的节气都集中在春秋两季,到唐代才四时齐全并且各展风致。
春日有“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仅从视觉上开发了风的色彩感,还用新奇的拟人手法使诗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动态画面。夏夜纳凉有“长风自远来,层阁有馀清”,炎日下的人们则发出“清风何不至,赤日方煎烁”的呼喊。着力最多的秋季有“九月西风兴”、“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寒随入牖风”的风向、风力、温度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