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篇一:人教版2011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与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与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版本:人教版2011·2015年12月第7次印刷
制作: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教学课时] 3(第一课时指点,第二课时写作实践,第三课时讲评)
[教学设计]
素材:配乐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wmv ;茅盾的《白扬礼赞》;泰戈尔的《金色花》及第二单元所有课文相关的图片;春天的六个节气图片;用于讲评的学生习作4篇。 制作:ppt课件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百度文库中
[教学步骤] 课前出示课题ppt
一、以旧知识迁移导入
印度诗人泰戈尔笔下一朵灿烂的金色花抒写了一首母子情深、母子之爱的感人之歌。(配金色花图)。泰尔之所以选取择金色花表达母子之爱,是因为一方面金色花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另一方面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的可爱及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在这里金色花指的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把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今天我们的写作任务就是要学习这种借物抒情的写法。
[板书设计]
母子情深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二、学习目标
1、借助第二单元所学散文诗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引发模仿借鉴的兴趣。(学习重点)
2、借助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活动,学会细致观察春天的事物,认识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加深对春天的体验与感悟。(学习重点)
3、能运用借物抒情的这一方法,从春天某一事物的特点出发,选取合适视角定格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视觉形象转化为细腻可感的文字描述。(学习难点)
三、借物抒情的表达效果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二单元所学的散文诗的主旨表达
郭沫若的《雷电颂》想要表达的情感是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及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这种感情的表达本来是很抽象的,但借助对风协电这些自然的伟力的呼唤与歌颂,就使得所抒的情感具体可感了。(配图)
巴金的《月》本想表达的情感是在五四退潮的背景下作者要改变这个寒冷的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这种情感也很抽象,但作者借助描绘姮娥奔月而使表达具体可感了。
在这里姮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姮娥拒绝月的冰冷,如同作者拒绝现实的“寒冷”,为理想而战。(配图)
由此可推出借物抒情的表达效果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生动。 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细腻的感情。 (p77第二自然段)
附 纪伯伦生平: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在15个月里,相继3位亲人去世,并且因为治病,欠下了15000美元的债务。为了还债,纪伯伦兄妹便卖了家中的财物,纪伯伦靠写文章、卖画、做零工来赚钱,并且还要还债。1931年,纪伯伦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一生颠沛流离,贫病交迫,终身未婚,一生孤独,英年早逝.这样历经磨难的天才,却将残酷的现实当圣殿,把爱与美当信仰,深情地为生命献上一朵玫瑰。
四、借物抒情的方法
移情于物
这种写法意在笔先,寓情于物,就是在动笔之前,先想好自已所要抒发的感情,然后寻找适合寄托情感的“物”。
例:巴金的《日》
《日》写作于1940-1941年,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并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不懈的奋斗着。因此巴金热情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同时表达自已为追求光和热,为抗战的胜利甘愿献出生命的决心,对真理的追求。
在《日》一诗中作者赞美飞蛾,因为它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作者怀念夸父,因为它追赶日影而渴死旸谷。这里的飞蛾、夸父已不仅仅指飞蛾、夸父,而是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所以借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之所以借“日”来写,是因为“日”具有光和热的特质。
[板书设计]
日
要表达情感:热情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同
睹物生情
这种写法在作者触目所及之物时,突然产生某种联想或想象,油然生发感情,由物及意,睹物生情。 由于处境和心情不同,每个人面对同一景物的感受自然各不相同。 例:面对一轮明月(配图)
思乡游子低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惜别的友人浅唱“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在幽隐避世者心中,它是志趣相投的友人,“深林人不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