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南海事件案例 ——民间审计起源 2010级财务管理1班 小组成员: 洪连(201002160126) 桓福琼(201002160128) 李丽(201002160134) 刘庆(201002160140) 罗熙萍(201002160142) 唐星兰(201002160148) 一 民间审计的背景介绍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 发生于英国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 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 三大经济泡沫 “经济泡沫”一语的起源事件,以南海股价如泡沫快上快落的情况来形容经济过热而收缩的现象 民间审计的起源 成立之初: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作为回报,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 诱发原因:1719年,政府允许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推动股价上升. 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公司新股票.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南海公司的交易(重大利好),南海公司股票从129英镑上涨至7月份的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700%. 《泡沫法案》出台后,股价开始暴跌,12月份跌到124英镑.泡沫破灭. 投资者的反应 私人资本集聚,储蓄膨胀,而投资机会不足 3、泡沫之后 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社会舆论随即强烈要求向有关官员及南海公司的董事展开调查,以追究事件责任。 在调查南海泡沫事件中,国会秘密委员会委任了查斯·斯奈尔(Charles Snell)为南海查账,这是国会历史上首次委托民间第三方独立会计师进行核数调查,斯奈尔通过对“南海公司”会计账目的审核,于1721年编制了一份题为《伦敦市霍斯特·莱思学校的习字教师兼会计师查尔斯·斯内尔对索布里奇商社会计账簿检查的意见》的查账报告书,指出了公司存在的舞弊行为,但没有对公司编制虚假账目的目的表示自己的意见。 4、内幕 南海公司发起人的真正目的是利用人们急于投资发财的欲望骗取钱财 南海公司其实业绩平平,其股票之所以受公众追捧是因为: 一方面, 它与政府的密切合作关系,令大众对之放心 另一方面,公司在推销南海方案时又向大众谎称,公司将会在南美贸易上赚取极丰厚的利润,将来股票持有人将会获得可观股息,使得大众深信不疑。 拓展一:南海方案 1719年尾,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一个名为“南海计划”(South Sea Scheme)的大型换股计划,以换取更大利益。 1720年,南海公司采取拉拢贿赂政府高官的手段(其中内阁掌权人巽得兰勋爵及斯坦厄普勋爵更分别收受南海公司市值50,000镑的股票以及25万贿款)获得了除英格兰银行和印度公司的国债以外价值3100万英镑英国所有国债的包销权。南海公司股票一夜之间由130英镑涨到了300英镑。 英格兰银行的计划没有被采纳。 在南海公司与国会达成的最终方案中,南海公司愿意购入市场总值3,160万英镑的可赎回政府债券及定期债券,并以南海公司的股票作交换。 而公司会无条件支付政府400万镑,再加上有条件地支付的360万镑,使政府最多可从方案获760万镑。 购入债券后,政府只需向南海公司支付5%的利率,利率到1727年夏天后会降至4%,那时开始南海公司所持的所有国债都会变成可赎回政府债券。 这个方案在当时被视为让政府与南海公司缔造双赢局面,原因是原本市场上的国债持有人享有高达7%至9%的利率,支付大笔的国债利息对政府构成沉重的财政包袱,现在经南海公司换取国债后,利率得以下调,使政府财政压力舒缓。另一方面,政府又可从南海公司最多取得760万镑的款项,成为一笔可观的进账。 对南海公司而言,由于其股价在当时大受追捧,公司可趁机以远远高于面值的股票换取回报稳定的国债,变相赚取丰厚利润;此外,公司还可每年从政府赚取稳定的债息。 英国政府没有尽监管职责,而是任由南海公司对外吹嘘,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而且,当南海公司以300%甚至400%的溢价发行股票时,英国政府并没有根据南海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及时地予以制止,反而,议会的议员甚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