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塑钢、铝合金等门窗材料性能测定作业指导书
(NTJCZ-TG35)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所用的塑钢、铝合金等门窗材料性能测定。
2执行标准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GB8014-1987
《门、窗框用硬聚氯乙烯型材》GB8814-1988
3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阳极氧化膜厚度的定义和有关测量厚度的规定
3.1 定义
3.1.1 有效表面
零件表面所氧化的这部分膜层,其性能和外观都很重要。
3.1.2 测量面
在有效表面上作一次性测量的面。
用于下列方法时,对“测量面”作如下规定:
用于重量法时,去掉氧化膜的面。
用于阳极溶解法时,由封闭环绝缘封闭的面。
用于显微法检验时,仅供一次性测量的面。
用于无损检验时,指探头区或诱导出读数的面。
3.1.3 考察面
在此考察面内规定作若干次一次性检验。
3.1.4 局部厚度
所测厚度的平均值,该值是在考察面内作若干次一次性试验所得。
3.1.5 最小局部厚度
局部厚度的最小值,它是在某个零件的有效表面上测量的。
3.1.6 最大局部厚度
局部厚度的最大值。它是在某一零件的有效表面上测量的。
3.1.7 平均厚度
它是指用重量法测量的厚度,或者是指在有效表面上均匀地测量所规定部位局部厚度的平均值。
3.1.8 最小厚度
指在实际测试时,其面积小到用其他方法难以测得的局部厚度的最小值。
3.2 局部厚度的测量
3.2.1 零件上的有效表面小于1cm2
测量局部厚度所占用的考察面是指在零件上的全部有效表面。考察面上测量的次数应和有关部门商定。对于一些特殊条件,可以采用较小的考察面,其考察面的大小,数量和位置都应该和有关部门商定。
3.2.2 零件上的有效表面大于1 cm2
局部厚度可以在大约1 cm2的考察面上测量(如有可能,面积应为1 cm2)。在此考察面内,可以分别测量5个不同点的厚度(决定于所采用的测量方法)。至于测量次数可与有关部门商定。
3.2.3 显微测厚法
当采用显微测厚法时,应在显微试样的截面上的某一段距离内分别测量5个点的厚度。
3.3 平均厚度的确定
3.3.1 重量法
当用重量损失法确定平均厚度时,要有足够大的测量面积,因为称重法需使试样大到有一定的重量损失时方会有很精确的数据。
如果氧化零件的有效表面积小于所需最小测量面积,这时应选用若干个小零件,算作一次性的测量面积,其所测量结果便是平均厚度。
如果氧化零件的有效表面积稍大于测量所需要的测量面积,此时在零件上一次性的测量数据便可以当作平均厚度。
如果氧气零件的有效表面积远大于测量厚度所需的最小测量面积,则应该在有效表面上作多次重复性测试,最后将所测结果分别填入试验报告。
3.3.2 其他方法
如果氧化零件的有效表面积和供测量局部厚度的考察面的面积,前者并非太大,则可以把局部存度视作平均厚度。
如果氧化零件的有效表面积远大于测量局部厚度的考察面的面积,则平均厚度应该采用在有效表面上分别测取3~5点局部厚度的平均值。
4铝合金韦氏硬度试验方法
4.1 范围
4.1.1 本标准规定了用钳式手提韦氏硬度计(以下简称韦氏硬度计)测量铝合金硬度的方法。
4.1.2 本标准适用于3003-O到7075-T6铝合金材料的硬度测量,测量值的范围相当于洛氏硬度25~110HRE。
4.2 引用标准
GB/T8170-1987 数字修约规则
4.3 意义和用途
韦氏硬度计轻便,便于携带,可在现场直接、无损地测量材料和试样的硬度,特别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测试。
4.4 测量原理
在一定压力下,将压针压入试样的表面,材料的硬度与压入的深度成反比。
4.5 硬度值的表示
韦氏硬度用符号HW表示,HW之前为硬度值。如韦氏硬度值为11时,表示为11HW。
4.6 测试仪器
4.6.1 测量韦氏硬度所用的仪器为韦氏硬度计。
4.6.1.1 韦氏硬度计的外形和结构见图1。它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框架、操作手柄和压针套筒组件。压针套筒组件包括:压针、负载弹簧、调节螺母、压针套筒、复位键、复位弹簧和表头。
4.6.1.2 压针头部形状为圆锥台体。
4.6.1.3 表头的刻度范围为0~20HW,指针由压针驱动。
4.6.1.4 压头与砧座之间的间距大于6mm。
4.6.2 标准硬度片
4.6.2.1 韦氏硬度计应配备标准硬度片,用于校准。
4.6.2.2 标准硬度片的工作面应标明韦氏硬度值和E标尺的洛氏硬度值。
4.6.3 校准要求
4.6.3.1 硬度计的满刻度校准值为20HW,允许误差为±0.5HW。
4.6.3.2 用标准硬度片校准硬度计,读数应符合硬度片标明的硬度值,其允许误差为±0.5HW。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