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0卷第1期 极地研究 Vol .10, No .1
1998年3月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 March 1998
研究论文
低能电子沉降对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影响
朱明华 曹冲 吴健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河南新乡 453003 )
提要 本文针对中山站白天处于极尖区的特点, 研究了低能电子沉降对中山站电离层的影响。
采用高纬软粒子区的电子谱, 计算了中山站低能电子引起的电离率, 估算了该电离率导致的电
离层电子密度的增加。计算结果表明, 低能粒子不仅对 F 区电子密度有较大的影响, 而且还是白
天峰值高度升高的可能原因之一。
关键词 低能电子 电离层 磁中午 中山站 南极
1 引言
高纬电离层除了太阳超紫外辐射电离源外, 能量粒子沉降也是其主要的电离源。能量
( )
粒子 电子和质子 与大气层中中性成分碰撞使得中性成分发生电离。高能粒子由于其携
带的能量较大, 它们可以沿着开放的磁力线到达大气层的底部, 所以它对中性大气的电离
主要在D 区和 E 区高度上。极光便是高能粒子在 E 区高度上同中性大气碰撞电离, 并同
( )
时发出可见光的一种现象。低能粒子 软粒子 由于其携带的能量较少, 所以它只能通过极
隙区极尖区进入大气层, 并在 F 区高度上造成比较明显的电离。粒子沉降对电离层的影
响主要反映在离子连续性方程中的离子产生率这一项。求解粒子沉降引起的离子电离率,
不仅是高纬电离层理论模式研究的基础, 而且还可以用来进行极光、粒子沉降引起的高纬
电离层电导率的变化以及电离层形态等方面的研究( ,1974;
Vallance Jones Kirchengast
et al.,1992; Spiro et al.,1982 ) 。
( )
南极中山站 69 °22 ′24 ″,76 °22 ′40 ″ 白天处于极隙区极尖区及极光卵的极向边缘,
S E
晚上则处于极盖区, 并在一天中凌晨及傍晚两次穿越极光卵。粒子沉降对中山站电离层的
影响甚大。特别是在白天, 由于中山站处于极隙区极尖区, 从而使得大量的低能粒子得以
进入大气层, 在 F 区高度上使中性大气发生电离, 导致最大电子密度的增加。朱明华等
( 1996) 分析了南极中山站测高仪观测资料, 发现 F 2层临界频率最大值出现在磁中午附
近, 他们认为其可能的原因是低能粒子在 F 区高度上使 中性大气 电离所致。曹冲等
( 1995) 对这一现象也作了同样的解释。为了对这一现象进行更具体的说明, 本文计算了中
山站低能量电子与中性大气碰撞所引起的总电离率和不同离子( + , 2 + , + , 2 + ) 的电
O O N N
离率, 并利用它们讨论了低能电子对南极中山站电离层的影响。
23 极地研究 第10卷
2 数学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 ( ) ( )
Rees 1963 的公式计算能量粒子 电子 沉降引起中性大气成分的总电离
率, 这一公式也是 目前普遍采用的公式。即:
r n ( )
0 0 Z M Z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