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产业化项目清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贡献奖 优秀产业化项目公示材料 院地合作局 2012年5月 目 录 TOC \o 1-1 \h \z \u 1. 大连化学物理所,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1 2. 地理所,主体功能区技术规程与区划方案 6 3. 金属所,大型合金钢锭及铸锻件缺陷与组织控制技术 12 PAGE 14 1. 大连化学物理所,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 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是将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产生的干气中的乙烯与苯反应生成乙苯的技术。我国原油加工主要采用催化裂化技术,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二位。每年产生的副产品干气近200万吨,由于各个炼厂的加工工艺不同,干气中乙烯含量约为10-30%,另外还有氢气、甲烷、乙烷、丙烯等10多种组分。以往,由于没有合适的技术将干气转化成化工产品,这一宝贵资源都通过火炬白白地被烧掉了,俗称“点天灯”。因此,如何将干气中的乙烯加以利用是摆在中国石化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石化领域科研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从资源出发,选择适合国情的技术 1986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提出过开发利用干气资源的研究课题,当时选择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采用分离技术,把干气中的乙烯分离出来;另一条是把干气中的乙烯直接制成化学品。在第二条技术路线中又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干气与CO进行羰基化生产丙醛;第二种就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出的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开发课题。课题的提出主要是考虑到我国苯乙烯需求量逐年上升,每年需求量为100万吨,而生产量只有70-80万吨,每年有20-30万吨的缺口。从乙苯制苯乙烯在工业上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可用。可以说,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的研究课题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 在苯与稀乙烯烷基化制乙苯方面,当时国内外大多采用美国UOP等公司的技术。即将催化裂化干气经脱水、脱硫处理后,利用冷冻法将乙烯中的丙烯除去,然后进行烷基化反应。由于增加了气体净化处理装置,使得处理过程的投资占总成本的60%。如果仿造国外技术,自然可以降低研发风险,但投资将大大增加。科研人员通过详细论证,大胆地提出催化裂化干气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进行烷基化的技术路线。实现这一技术路线是难度非常之大的“硬骨头”。一方面由于原料气中含有水和硫化氢(1000-3000ppm),烷基化反应所需温度在400℃ 对于这个世界级的“难题”,科研人员心中并无多大把握。抚顺石化公司也仅仅将其作为一个试探性的课题。不过,科研人员认为,这一课题不仅具有催化裂化的大背景,而且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技术上又有很大的创新性,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值得付出100%的努力。科研人员紧紧抓住技术的核心——催化剂的研发,反复研究实验,终于开发出了一种适于干气制乙苯的新型催化剂——3884。 在此基础上,1993年开发出第一代干气制乙苯技术,在抚顺石油二厂3万吨/年规模工业试验装置上成功投产,生产出了纯度为99.6%的乙苯。1994年中国石化总公司组织了对该项目的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被誉为中国石化总公司的“五朵金花”之一。1997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98年,被列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 干气制乙苯装置完成工业性试验后,引起了石化企业的广泛关注,被列为中石化集团“十条龙”推广技术之一。1996年,在林源炼油厂建设第二套3万吨/年的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装置,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的业绩;1999年,又有大连石化公司10万吨/年乙苯装置成功投产。这3套共16万吨/年乙苯生产装置,每年产值为6.4-7.2亿元,利税为1亿元。2001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和南京炼油厂又分别建成12万吨和6万吨规模的乙苯生产装置。 催化裂化干气中稀乙烯与苯烷基化催化剂和工艺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充分利用催化裂化干气中的乙烯资源,为缓解国内苯乙烯供需矛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走持续创新之路,不断攀登技术高峰 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保持了将近2年的时间就落后了。美国UOP等公司又陆续开发出了更先进的苯和纯乙烯烷基化法新技术。面对对手的进步,科研人员坚定地选择了一条不断攀登、持续创新之路。他们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把降低乙苯产品中二甲苯的含量和生产能耗、提高催化剂和工艺水平作为技术开发的关键突破点和创新点。大连化物所与中国石化总公司联合,相继开发出烃化反应和反烃化反应分开的第二代技术。1999年,在大连投产10万吨/年规模生产装置,二甲苯含量由3000ppm降到2000ppm,满足了通用聚苯乙烯的质量要求。 在保持第二代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又推出了气相烃化与液相反烃化优化组合的第三代技术。通过开发新型的液相反烃化催化剂,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反应温度从430℃降到了230 2003年9月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