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位因素对于中国古都的影响以洛阳西安开封为例分析.docVIP

地理区位因素对于中国古都的影响以洛阳西安开封为例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则徐推荐到了裕谦幕中 , 又一次到了浙江前线 。 “ 定海再失 , 镇海亦陷 , 裕谦自尽 ”,“ 十一月 , 浙江大 雪 , 英军主力南撤 , 宁波空虚 , 但奕经不敢进取 ”,“ 魏源深 感英军反复难测 , 清军虚骄难胜 , 朝廷和战不决 , 对战局 悲观失望 ”。 輥 輲 訛 另者 , 由于在定海的防守问题上与诸将领意 见有分歧 , 而自己的意见又未被主将裕谦采纳 , 随着定海 的再次沦入敌手 ,“ 魏源也自知在军营人微言轻 ”, 輥 輳 訛 自己 之谋略无从施展 , 所以他只在裕谦营中逗留数月 , 便辞归 扬州 。 综上所述 , 魏源在道光二十年秋 , 为友人所邀 , 到了 浙江前线宁波 , 参与审讯了俘获的英国俘虏安突德 , 之后 又离开浙东前线 , 到了杭州西湖 ; 道光二十一年 (1841 裕谦担任钦差大臣之后 , 由林则徐推荐到了裕谦幕中 , 又一次到了浙江前线 。 由于对战局的悲观失望加上自己 的不得志 , 遂在裕谦幕中逗留数月便离开浙江前线去了 扬州 。 注释 : ① 清史稿 . 第 37卷 . ② 海国图志 (五十卷本 . 第 35卷 , 第 26页 . ③ 黄丽镛 . 魏源年谱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1985年 , 第 113页 . ④ 夏剑钦 . 魏源传 . 岳麓书社 , 2006年 , 第 125页 . ⑤ 古微堂诗集 . 第 6卷 , 第 15页 . ⑥ 古微堂诗集 . 第 10卷 , 第 13页 . ⑦ 京口琴娘序曲 . 魏源集 , 第 741页 . ⑧ 杨国桢 . 林则徐传 . 人民出版社 , 1995年 , 第 423页 . ⑨ 同 ⑧ , 第 424页 . ⑩ 魏源集 . 中华书局 , 1976年 , 第 849页 . 輥 輯 訛 同 ③ , 第 117页 . 輥 輰 訛 李柏荣 . 魏源师友记 . 岳麓书社 , 1983年 , 第 33页 . 輥 輱 訛 同 ④ , 第 127页 . 輥 輲 訛 李瑚 . 魏源研究 . 朝华出版社 , 2002年 , 第 361页 . 輥 輳 訛 同 ④ , 第 129页 . 摘 要 :本文以洛阳 、 西安 、 开封三大古都为例 , 通过 分析它们各自的地理区位因素 , 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古都 从形成到衰落的各个阶段 , 认为地理区位因素对古都的兴 起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 并对古都的发展与迁移起着重要作 用 , 同时也是古都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关键词 :古都 地理区位 影响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 幅员辽阔 , 物产丰 富 , 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国 。 早在几千年以前 , 我国各族人 民的祖先们 , 就已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 智慧而 勤劳的先人们在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许 许多多的原始聚落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生产的发展和人口 的增长 , 这些原始聚落的数量不断增加 , 规模也日益扩 大 , 这些渐渐形成的大型原始聚落 , 就是我国最早的都城 的雏形 。 [1] 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对于古都是这 样定义的 :广义上的古都是指凡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王朝 或者政权 , 其都城已经成为政治中心的 , 就应该视为古 都 。 狭义上的古都则不仅是独立的王朝或者政权的都 城 , 还应该具有较为长久的而不是过分短暂的建都年 代 , 其遗址的现在地理位置应是确切的而不是推论的臆 断 , 而且应该是距现在有关城市较近 , 而不是相距很远 的废墟 。 按照史念海教授的定义 , 我国现在共有广义上的古 都 217处 , 狭义上的古都 65处 。 其分布如下 [2]:由上表可见 , 除了江西 、 海南 、 天津 、 上海以外古都的 地 理 区 位 因 素 对 于 中 国 古 都 的 影 响 王逸川 (浙江工商大学 旅游学院 , 浙江 杭州 310000 —— — 以洛阳 、 西安 、 开封为例分析 72 八大古都的建都历史最为久远悠长 , 在我国的都城发展 史上的影响最为巨大 , 而且知名度最高 。 一座城市从逐渐 形成到成为一个政权或者王朝的都城 , 历经千年长盛不 衰 , 成为著名古都 , 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 , 这其中 又以地理区位因素的最为重要 。 本文便以中国历史上的 几座著名古都的选址建立 、 发展 、 迁移 、 衰落四个方面为 例来分析地理区位因素对于古都的影响 。 一 、 地理区位因素对古都选址建立的影响 (以洛阳和 西安为例 古都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 一座城市的选址 建立 , 是决定其发展成为一个政权的都城 , 并发展为古都 的基础 。 早在先秦时期 , 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懂得观察自 然地理形势 , 寻找合适的地点选址定都 。 《 周礼 》 开篇即 说 :“ 惟王建国 , 辩方正位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