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 解剖生理新版模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面神经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七、唾液腺 腮腺 位于耳下区, 是涎腺中最 大的一对 下颌下腺 舌下腺 为大涎腺中 最小的一对 八、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第三章 口腔和面部查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的常规检查 口前颌面部的常规检查是诊断和治 疗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基础。 口腔及颌面部是整个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某些口腔颌面部的疾病可以影响全身的健康(如炎症);而全身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以在口腔和颌面部出现表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蝴蝶斑”等)。 一、口腔常规检查 (一)常用检查器械 : 口镜、 镊子、 探针 (二)检查前准备: 检查体位 、 光源 (三)常规检查方法 1.问诊:目的主要是了解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和家族史。 2.视诊:观察牙、牙龈、舌、口腔粘膜、及唾液腺等。 3.探针:进一步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4.叩诊:叩击牙齿。 5.触诊:检查牙齿的松动度、根尖部和淋巴组织。 6.嗅诊:辅助诊断。 7.咬诊:检查早接触的牙(点)。 二、颌面部常规检查 表情与意识神态 外形与色泽 颌面部器官 病变部位和性质 颌面部骨骼的检查 语音及听诊检查 颌面颈部淋巴结的检查 颞下颌关节检查 唾液腺检查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特殊检查 一、牙周探针与牙周袋测量 1.牙周探诊 2.牙周袋测量 二、牙髓活力测试(温度、电) 三、涎腺分泌功能检查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 一、X线牙片检查 二、全景X线片检查 三、X线头影测量术 四、X线造影检查 五、CT检查 六、放射性核素检查 七、超声波检查 第四节 其他检查方法 一、穿刺及细胞学涂片检查 1.细针穿刺检查 2.粗针穿刺检查 二、活体组织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第五节 口腔科病历记录与书写 * * * * 牙冠的形态 唇(颊)面、舌(腭)面、近中面、远中面、咬合面 牙尖 切端结节 舌面隆突 嵴 沟 点隙 窝 牙根的数目和形态 牙髓:含有牙神经及血管 牙釉质:覆盖牙 冠的特别坚硬的表层 牙本质:构成 牙齿的主体 牙骨质:覆盖 于牙根表面 (二)牙体组织 牙齿和牙周组织结构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龈,是牙齿的支持组织。 牙周组织 (2) 牙槽突:上颌牙槽骨向下、下颌牙槽骨向上突起的部分称为牙槽突。 龈沟:游离龈与牙根颈部间的沟状空隙。正常的龈沟深度≦2mm. 龈乳头:为牙龈位于两相邻牙之间突起的呈乳头状的部分。龈乳头填塞于两邻牙牙颈部的间隙处。 咬合关系、牙合与牙弓关系 咀嚼时,下颌骨作不同方向的运动,上、下颌牙齿 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接触,这种互相接触的关系称 为咬合关系。 牙弓关系异常可表现为合关系的异常,如反合、开合、深覆合、锁合。 颌骨的病变,如发育异常、肿瘤、骨折等,常使牙齿排列紊乱,破坏正常的咬合关系,影响咀嚼。 正 常 反合(地包天) 切合 开 合 深覆合 深覆盖 二、颌骨 口腔颌面部有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颞骨、腭骨、蝶骨等。与口腔直接有关的是上颌骨和下颌骨。 (一)上颌骨 1.上颌骨的解剖特点 一体、四突 2.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支柱式结构的临床意义 遭受外力打击时,力量可通过多数邻骨传导分散,不致发生骨折;若打击力量过重,则上颌骨和邻骨均可发生骨折,甚至合并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 无强大肌附着,骨折后较少受到肌牵引移位 上颌骨骨质疏松,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较快 感染时,易于穿破引流,较少发生颌骨骨髓炎 (2)解剖薄弱部位的临床意义:三条薄弱线 Le Fort Ⅰ、Ⅱ、Ⅲ型骨折线 (二)下颌骨 下颌体 下颌支 3.下颌骨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等为骨质薄弱区,当遭到外伤时,骨折常发生于这些部位。 下颌骨的血供较上颌骨少,且周围有强大致密的肌和筋膜包绕,当炎症化脓时不易得到引流,所以骨髓炎的发生较上颌骨为多。 下颌骨有强大的咀嚼肌群,骨折后手咀嚼肌收缩时的牵拉,容易发生骨折错位。 二、肌 肉 (一)表情肌 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鼻肌、颧肌、口轮匝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降下唇肌、降口角肌、笑肌、颊肌、颏肌 (二)咀嚼肌 1.闭口肌群(升颌肌):咬肌、颞肌、翼内肌 2.开口肌群(降颌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 3.翼外肌 (一)表情肌群 表情肌多起于颜面骨壁,止于面部皮肤,分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