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改制与上市 2.1 国外的经验 1600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国营企业——东印度公司。 1776年,亚当.斯密写了《国富论》。 1867年,马克思写了《资本论》。 19世纪50、60年代英国以采煤、钢铁和机械工程等部门为代表的工业部门开始公有化。 一战时期,国家从多方面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后,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1936 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二战时期,英国政府大大加强了对经济的管制和调节。 1945年开始,工党政府推动了第一次国有化高潮,包括英格兰银行、民用航空、煤炭、铁路、电力、天然气、钢铁、邮政、城市交通、电话电报、供水、石油等部门。 撒切尔夫人的铁腕 1951年丘吉尔保守党,把钢铁工业和部分汽车运输业私有化。 1964年工党新政府又恢复了部分国有化措施。 1970年希思保守党政府又实行了部分私有化。 1975年威尔逊工党政府推动了第二次国有化运动。造成了70年代英国经济的停滞不前、通货膨胀、财政困难和失业。 1979年撒切尔夫人保守党政府开始大规模私有化,重新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打破国企垄断,鼓励私企竞争,降低税收等。 英国当时所推行的政策是分三步执行的: 在国有股股权不变的情况下,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经营。 把经营状况好的国企上市。 国有股减持,政府保留一股“黄金股”。 2.1.2 美国国有资本的进退 一战期间,为了保证战争运输的顺利进行,联邦政府强行接管并经营美国的铁路公司。一战后,政府将这些公司转让给私人。 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政府接管过很多银行,其中规模最大的举措要数1932年由联邦政府成立的“国家再建金融公司”,它不仅给处于危机中的金融公司提供贷款,而且花了13亿美元 (相当于今天的2000亿美元)买了近6000家私人银行的股份。等经济复苏、银行业稳定之后,政府持有的银行股份都卖给了私人投资者。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接管了几十家私人铁路公司、煤矿公司以及杂货零售公司,战后再还回给民有。 1952年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私人钢铁公司威胁要进行全面罢工,断绝战时钢铁供应,杜鲁门总统宣布由政府接管88家钢铁公司。钢铁公司的股东们集体起诉,指控总统命令违宪,最高法院判定总统越权,命令将这些钢铁公司归还给私人股东们。 1984年, “大陆伊力诺依银行”在德州等地因投资油田而呆坏账太多,出现潜在的挤兑危机。由于该银行 “大到不能倒”,随时威胁金融市场的稳定。联邦政府注入资金并接手其80%的股份。过后该银行被重新私有化,成了今天的美洲银行 。 1980年代利息高涨,大量信贷银行资不抵债,一场金融危机眼看要拖垮美国经济。1989年由联邦政府成立的 “信贷银行清算公司” 代表联邦政府接手747家私人信贷银行,共接手近4000亿美元的呆坏账。过后,该机构再将这些银行资产卖给私营企业。 美国的国家持股手段,是政府基于公众利益对私有制经济的补充,而不是对市场、对私有制的取代,不是由国家来经营经济,而是在出现市场危机时为民间市场提供援助。 2.1.3 其他国家 德国:1870年后,为了尽快赶上英国,德国作了一系列的国有化运作。 法国、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等也是在19世纪末加快推动国有化的。 苏联: 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其经济在30年代以12%至13%的年速度增长。 亚、非、拉各发展中国家基本在二战以后进行国有化。 世界各国的国有化大多是在二战之后、1980年之前达到最高峰,随后走向私有化。 2.2 我国的国有企业 十一世纪宋朝的“王安石变法”,使国家直接经营粮、茶、盐、牛马交易等商业活动,但只试验了十几年 。 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中的工业化是“官督商办”,国家没有成为“创业者” 和“直接经营者”: 盛宣怀在1870年代论及煤铁矿务、航运企业的创建时称,此等企业“责之官办,而官不能积久无弊”,“若非商为经营,无以持久”。 李鸿章:“此等创举,责之民办,而民无此力;责之商办,而商无此权”, “此等有益富强之举,创始不易,……倘非官为扶持,无以创始。” 民国时期: 受苏联的影响,马寅初等学者大声呼吁中国也“国营”。 先后没收了德、日侵略者的产业,使国营成分有了增长。 南京政府在30年代以官股等手段强行控制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主要银行。 建国后: 先是针对官僚资本和买办资本等没收私人财产。 1953年10月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规模地把中小型以及个体工业、手工业、商业的私人资本和私人财产收归国有。 到文革结束的1976年,个人经营性财产全部灭绝。 2.2.2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1980年代初是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润分成,建立奖金制度)。1986年后演变成经营承包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