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届高三政治复习讲座(顺义) 一模之后大家都在做什么 1. 解题方法指导 2. 强化训练 3. 查漏补缺 4. 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再次系统复习(学生为主),突出重要考点(所谓“高频考点”) 2010高考? 38、(1)如图11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2分)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物联网对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14分) (3)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作为。(6分) (4)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的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6分) 39、(4)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在调节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学者建议政府征收碳税的经济学道理。(8分) 40、(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结论1: 1、字多,设问长 情境——提出问题——用观点分析情境 基于( )情境, 调动运用( )知识去描述阐释、论证探讨问题。 (通过设问拆分明确指向、材料信息充分) 2、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熟悉与不太熟悉、不熟悉; 高考的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哪些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哪些知识?) 描述和阐释事物 论证和探讨问题 背景:最新数据显示,4月中旬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一些地区的芹菜批发价已低至0.1元,几分钱一斤的大白菜让菜农欲哭无泪…… 思考: 蔬菜价格的高低往复,“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历史循环也不断上演。请说明“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循环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背后:价值规律 看不见的手 1、价格波动的原因 价值决定 供、求影响 国家宏观调控 总体价格走势(通胀、通缩) 如:房价、资源价格、农产品价格、公共产品价格~~~—— 2、价格波动的影响 读图:我国个税改革的变化趋势 ( ) ①会带来税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②会造成我国财政收入减少 ③将促使储蓄增加,优化投资结构 ④可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个税改革模拟听证会,其环节一般有: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②各小组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③确定听证会主题;④听证会主持人总结;⑤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下列程序最合理的是 ( )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③→②→①→⑤→④ D.③→①→②→⑤→④ 文字表达——数据、图表的表达 2011的特殊背景(要事盘点) 十二五开局之年; 辛亥革命百年、建党90周年; 入世10周年; 上天入海、GDP第二、话语权增加---彰显国力; 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国强民富;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政治——民生、民主、民族、法治、国际; 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其他: 灾害、核能、水利、城市发展、人口、金砖国家、包容性增长、 (一) “十二五”规划 社会观察:“一五”计划至“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2011-2015)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五计划(2001-2005)让民众感受“更宽裕的小康”。 九五计划(1996-2000)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八五计划(1991-1995)“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七五计划(1986-1990)力争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六五计划(1981-1985)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要分两步走。 五五计划(1976-1980)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四五计划(1971-1975)狠抓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