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7卷增刊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Vo1.2:7 No.Sup
Nov. 1997
1997年 ¨ 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次弯矩计算的共轭梁法
冯 健 吕志涛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210018) 了 7 p/
摘 要 利用共轭梁原理计算预应力混粳土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十分方便,基干诚原
理可以推 出简便的计算套式,对某些情况可以直接用作匿的方法求得结果.本文推 出普
遍适用的计算套式,针对几种常用的预应力筋布置 式进行作匿法计算的介绍,提供 了
一 计算实例.
纯 槊’;
关键词 竺!墨堡兰;!塞鎏盟计算;共轭桀 !!
中国法分类号 TU378.4
预应力超静定结构设计的特点之一是考虑次弯矩.张拉预应力使预应力梁产生变形,在静
定结构中变形不受药束,而在超静定结构中变形受到约束,该约束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的弯矩
称为次弯矩.“次”表示次生,不表示次要.次弯矩计算可用等效荷载法,但在预应力筋由几种线
段组合时这种方法 比较麻烦.国内外文 提出了各种较简便的方法.本文从不同的角度
人手,利用共轭梁原理导出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种十分简便的计算方法.
1 次弯矩计算的共轭梁法
次弯矩是 由主弯矩作用于超静定结构上引起的,求解高次超静定结构内力最有效的精确
法是位移法,电算采用的是矩阵位移法.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如弯矩分配法、选代法 皆基于位
移法原理.位移法计算的第一步是求固端弯矩,固端弯矩得到以后即可用上述的精确或近似方
法得出综合弯矩肘,综合弯矩为主弯矩肘 与次弯矩肘。之和0],即
M — M l+ M 。 (1)
.
主弯矩为预加力 ^ 与顶应力筋对截面形心的偏心距的乘积,计算方便,因此次弯矩计算的简
繁取决于固端弯矩计算的简繁.固端弯矩的计算文献r-H采用弯矩面积法,文献r-7]采用力法,
其它大多采用等效荷载法.
1_1 共轭粱法原理口
共轭梁法假想一与实际梁(实梁)长度相等的虚设的粱 (虚梁),并使作用在虚梁上任一点
处的虚荷载集度 )与实梁在相应点处截蕊上的弯矩肘0)数值相等而正负号相反,即
收稿 日期,l997—04—3O,修改稿收到日期:l997一O7一O2
转载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72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第27卷
()=一M ),也就是将实梁的弯矩图改变正负号后作为
虚梁的虚荷载分布图.共轭梁法首先应根据实梁的支承情况
来确定虚梁的支承情况,其次要绘出实梁的弯矩 图,并把它
的正负号改变后作为虚梁的虚荷载分布图.图1所示为一共
轭梁,其中图1(a)为实梁,图1(b)为实梁弯矩,图1(c)为虚
梁 ‘
1.2 计算公式的推导
如图2(a)所示预应力两端固定梁,其共轭梁中的虚梁为 ’ 一㈨
一 静定梁(实梁的固定端对应虚梁的自由端).如为简支梁,
预应力引起的梁内弯矩只有主弯矩M 一Np·(),文献[2] l=I
证 明次弯矩是线性分布的,因此超静定梁中弯矩分布形状与 f;
预应力筋布置的曲线形状相同.从左端最高点^到右端最高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