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生态学网上作业题
1题
一、名词:(每题4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脑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1905)创立的,以温度和湿度作为揭示生活型的基本因素,以植物度过不良季节的适应方式作为分类基础的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具体的就是以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以及保护的方式为依据,把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3、偏冠现象:很多树木由于接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均匀,枝叶向强光方向生长茂盛,向弱光方向生长孱弱或不能生长,形成明显树冠偏向一侧的现象
4、顶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物群落通过复杂的演替,达到最后成熟阶段的群落是与周围物理环境取得相对平衡的稳定群落。
5、根际效应:根向根际土壤中分泌的或根系死细胞脱落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使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园林生物群落中的各物种间普遍存在的竞争、(1) 捕食 、 (2) 寄生 和 (3)共生 等各种关系,是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2、极端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以分为直接伤害和间接伤害,间接伤害主要有 冻拔 、 冻旱 、和 冻裂 ;三种形式。
3、生态学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形成、生物 种群和群落由定性向定量描述、生态学实验方法发展的辉煌时期。期间形成四个著名的生态学派,分别为 (7)北欧学派 、 (8)法瑞学派 、 英美学派 (9) 和 前苏联 (10) 学派。
4、为了方便研究起见,人们一般将生态因子分为5类,分别是 (11)气候 因子、 (12) 土壤 因子、 (13) 地形 因子、 (14) 生物 因子和 (15)人为 因子。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导致园林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群落组成和演替的基本含义(2分);内因( 3 分);外因( 3 分)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举例说明在指导园林生产实践中有何意义?
概念(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3分);合适的例子如种植密度确定依据(3分);合理的分析(2分)
3、简要说明提高园林植物的减噪效果的方案或措施?
合理植物配置(3分);养护管理方法(促进枝叶繁茂)2分;其他(适当密植、树种选择等)3分
4、简述园林植物群落对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有什么作用?
热岛现象的概念及产生原因(3分),园林植物散热原理(5分)(遮阴、降温、营造小气候等)
四、论述:(25分)
不少城市为了亮化和彩化城市夜景,在道路两侧和社区的绿地里安装了昂贵的射灯,彻夜闪亮,有时围着一棵树就有几盏射灯。作为一名园林工作者,请你客观地谈谈对这种美化方法的认识
对安灯初衷的客观理解(4分);灯光对植物生长期生理活动的不良影响(6);合理的建议(5分)
2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 共 20分)
1.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体,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2. 物候期(植物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等生长、发育阶段的开始和结束称为物候期)
3.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4.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5. 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英国学者A.G.Tansley(1954)提出 1 多元顶极 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些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替过程,就可以看作 2 顶极群落 。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除了 3 气候顶极 外,还有可能有 4 土壤顶极 、 5 地形顶极 、火烧顶极、动物顶极等;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顶极和火烧—动物顶极等。一般在地带性生境上是 6 气候顶极 ,在别的生境上可能是其他类型的顶极。一个植物群落只要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 7 保持稳定 状态,都可认为是 8 顶极群落 。
2.1976年,MacArthur和Wilson提出了 9 K—选择 与r-选择概念。 10 K选择 的生物其种群比较稳定,种群密度常处于K值周围,可称为 11 K—对策者 。它们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