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首义:第一枪与第一功
2011年9月
第38卷第5期
湖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0s0phyandSocialScience)
Sep.,201I
V0l_38No.5
辛亥首义:第一枪与第一功
陈家琪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围绕辛亥首义第一枪,第一功的荣誉争夺看似清楚,实则迷离.这种状况,印证了孙中山1912年辞
去大总统后在武昌这个首义之地所说的一番话:其真理约分二宗,首日政治,次即言论.言论者,发自团体,以补
助政治者也.亦即鲁迅先生所说的:为什么革命来革命去,社会生活的内骨子是依旧的呢?无非是因为在几乎
所有的革命者心中,革命不过是争夺一把旧椅子而已,去推的时候好像这椅子很可恨,一夺到手,就觉得是宝贝
了.而同时也自觉了自己正和这旧的一气.
[关键词]辛亥首义;第一枪;第一功
[中图分类号]K2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11)05—0015—06
冯天瑜,张笃勤合着的《辛亥首义史》(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版)是一本
巨着,将近85万字的篇幅,上百幅图片,照片,构成了对辛亥首义从远到近,从粗到细的全景描画.书好
读,场面逼真,人物如生,笔端流淌着激情,叙事投射出慎思,说是只讲辛亥首义,其实百年历史的走向脉
络,端倪气象尽在其中;一口气读下来,冯先生近年来对于有关封建一说传统谬误的辩正(见其《封
建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有关现代汉语之文化内涵的来由(见其《语义的文化变迁》,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早已化为这本书的内涵骨架.
1978年我参加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面试,走出考场,就直奔红楼(湖北咨议局——湖北军政府
旧址),就是为了看看辛亥首义的地方.当时尚不知能否被录取,觉得哪怕不被录取,看了红楼,也不枉
武汉之行.以后在武汉生活了l8年,每有来客,大多也是陪游红楼,前前后后少说也去了十多次,差不
多每去一次在感觉上必有所触动.后来与冯先生同在湖北大学共事,知道他对中华元典精神多有独到见
解,其中也包括对辛亥革命史迹的收集整理,出了几本关于武昌首义的书.看了这本书,才知自童年
起,作者就生活在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旧址旁,上初中时必过黄克强塑像,读高中又需行走于彭刘
杨路,阅马场一带.他家有一位老邻居谢家家,曾在黎元洪府上帮佣,言语问多称都督家或副总统
家,而家对面的李太太就是共产党创始人李汉俊的夫人,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乃辛亥革命元老,同盟
会创始人之一,阳夏战争期间任黄兴的参谋长.而另一位耿伯钊更是民国孙中山总统府的军事秘书长兼
大总统顾问.1957年,这位耿秘书长因建议中共应加强法制建设而被打成极右派,受到猛烈批判,
再不见过去印象中挺拔的身板,执手杖和黑色氅篷.作者说:如果说,少时的我只看到耿氏风仪整竣的外
观,那么,时下阅读耿氏辞世前几个月的谈话记录,方得见民主共和精神在一位辛亥老人心中闪耀.[]649
关于辛亥首义,可说的事太多,最让我不能释怀的倒还是作者对首义中第一枪和第一功的考
证,梳理,论述.
一
,辛亥首义第一枪
第一枪可以笼统地讲,比如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满清统治的第一枪,也可以具体为1911年10
月10日的第一枪,更可以再具体为是夜,城内工程第八营率先打响第一枪.但具体到人,这第一枪
到底是谁打的,打向了谁,今天还说得清楚吗?这不仅只是一个史实的考证问题,它会让我们想到许多复
杂的理论问题,比如历史1(历史上真正发生了的事)与历史2(史书上的有关记载,没记载的自然也
[收稿日期]2011-05—20
[作者简介]陈家琪(1947一),男,北京人,曾任教于湖北大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启
蒙思潮中的政治哲学及现代性问题研究.
16湖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8卷
就无法进入历史)的关系,因为我们都知道,就是这本书对第一枪,第一功的考据,也不得不纠缠于
历史真实与文字记载之间,而且,它本身就可视为历史3,是我截止目前所相信或所愿意相信的实
史.再比如长时段与短时段的关系,就长时段而言,涉及我们对整个中国在未来走向的整体设
想:是不是革命就只有枪杆子这一条出路?枪响处人头落地,有了这第一枪,以后又会有多少第
一
枪?就短时段而言,我们又不能不承认有关民族国家的意识(废灭鞑虏清朝,创立中华民国)在当
时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这一诉求,在开始时并不一定非要开枪.再比如猝发(第一枪)的偶然性与必
然性,比如人死不能言,而活人又会受到各种名利诱惑,以为世人皆浑浑噩噩,不会探一究竟,于是便以
讹传讹,造成既有事实,如此等等.
有关第一枪的考据在第四章武昌起义,第三章写的是革命时机成熟.而就成熟论,先要说
清朝预备立宪及立宪派的活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