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以来住房的变化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国以来住房的变化 目录 一、住房只为遮风挡雨的时期(1949-1969) 二、企事业单位分配住房的时期(1970-1989) 三、商品房高速发展的时期(1990-1999) 四、追求高质量房产的时期(2000-今天) 一、住房只为遮风挡雨的时期(1949-1969)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人民刚刚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因此对住房的要求也十分简单:只要能遮风挡雨的,什么都能改造成房子住人。因此,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什么都能住,只要有的住。 50年代的“住房” 一、住房只为遮风挡雨的时期(1949-1969) 在农村,没有一间完全由砖瓦砌成的房子。在那个时代,农民多是住只有茅草苫盖屋顶的“草房”。简单的木窗木门,加上碎石堆砌的墙,可谓是凸显出了新中国的“一穷二白”。 农民居住的草房 一、住房只为遮风挡雨的时期(1949-1969) 即便是在大城市,人们的住宅也是显示出一片经济衰败的景象。这其中的代表便是当时“遍地开花”的上海弄堂和北京的排子房,四合院。 上海弄堂 北京的排子房 北京的四合院 一、住房只为遮风挡雨的时期(1949-1969) 进入六十年代,土房的出现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农民不必再居住“四面透风,冬冷夏热”的草房了。但是这样的土房仍然无法摆脱面积小、取暖困难等等问题,居住环境仍然是十分艰苦。 六十年代中期的土房 二、企事业单位分配住房的时期(1970-1989) 筒子楼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住房样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当时城镇居民解决住房仍停留在“等、靠、要”的地步,即: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 七八十年代的筒子楼 二、企事业单位分配住房的时期(1970-1989) 在八十年代初,分房小组要调查申请人的住房状况,还要根据申请人的各类情况和领导的意见、建议制定“住房分配细则”等等。那时候,房子还不算是商品,也就不存在交易。因此,当时的房交会叫做调房大会,真正的房交会1986年悄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一位刚刚搬入单位分配房的员工 二、企事业单位分配住房的时期(1970-1989) 80年代中期,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单元房。单元楼,与筒子楼和团结户相对,相当于西方的公寓。住户除了出入自己的单元之外,无需和别人共用空间,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单元房一般是由厨房卫生间和房间连成的整体,卫生间和房间的数量不限,但必须在同一整体之内。 80年代中期的单元房 三、商品房高速发展的时期(1990-1999) 90年代开始了商品房时代,许多年轻人结婚为房子发愁。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宣告终结,朱镕基总理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一整套想法,房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8年,成为中国房改进入实质性阶段的一年。人们在哭、笑、怒、骂之余现实起来,房屋、楼价上升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层面。至此,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 90年代中期在建的商品房项目 四、追求高质量房产的时期(2000-今天) 进入到21世纪,随着商品房的不断发展,中国房地产产业的不断完善。人们在居住的选择越来越多,高层住宅区、复式楼、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在追求房屋宽敞的同时,还在追求着美观舒适、节能、防风抗震、环保等,住得舒服,住得开心。 21世纪新兴的别墅 21世纪新兴的复式楼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