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压裂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酸处理技术 第二节 酸化压裂技术 第二节 酸化压裂技术 教学目的 了解酸化压裂的原理,掌握酸液的滤失,酸液的损耗,能够计算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了解前置液酸压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酸化压裂原理 2、酸液的损耗 3、前置液酸压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1、酸液的滤失 2、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 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 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问题: 酸液的滤失 酸液的损耗 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 前置液酸压设计方法 酸化压裂:用酸液作为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作用原理:(1) 靠水力作用形成裂缝; (2) 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把裂缝的壁面溶蚀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停泵卸压后,裂缝壁面不能完全闭合,具有较高的导流能力,可达到提高地层渗透性的目的。 酸压与水力压裂相比:相同点:基本原理和目的相同。 不同点:实现其导流性的方式不同。 酸压效果: (一)酸液的滤失 滤失主要受酸液的粘度控制 控制酸液的滤失常用的方法和措施: (1)固相防滤失剂 刺梧桐胶质:在酸中膨胀并形成鼓起的小颗粒,在裂缝壁面形成桥塞,阻止酸蚀孔道的发展,降低滤失面积。 硅粉:添满或桥塞酸蚀孔道和天然裂缝。 粒径大小不等的油溶树脂:大颗粒桥塞大的孔隙;亲油的树脂形成更小的颗粒,变形后堵塞大颗粒的孔隙,从而有效地降低酸液的滤失。 (2)前置液酸压 优点:①采用前置液破裂地层形成裂缝,并在裂缝壁面形成滤饼,可以降低活性酸的滤失; ②冷却井筒和地层,减缓酸液对油管的腐蚀,降低酸岩反应速度,增大酸液有效作用距离。 (3)胶化酸 以某些表面活性剂作酸液的稠化剂,能够形成类似于链状结构的胶束稠化酸。 优点:①受剪切后胶束链能很快重新形成,稳定性好; ②粘度大,在形成废酸前能有效地防止酸液的滤失。 (4)乳化酸和泡沫酸 (二)酸液的损耗 影响酸沿碳酸盐岩地层裂缝行进距离的因素: 酸液的类型、酸液浓度、注入速度、地层温度、裂缝宽度及地层矿物成分等 图 图7-6 注入速率对酸穿透距离影响 注入速率增加,穿透距离增加 图 图7-7 裂缝宽度对酸穿透距离影响 裂缝宽度增加,穿透距离增加 图 图7-8 温度及酸浓度与酸穿透距离关系 温度增加,穿透距离减小 浓度增加,穿透距离增加 (三)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 残酸:当酸浓度降低到一定浓度时,酸液基本上失去溶蚀能力。 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裂缝的有效长度: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酸岩反应的室内试验方法简介 静态试验:将一定体积的岩石放在高压釜内,保持恒温、恒压和一定的面容比,使酸岩在高压釜内静止反应,每隔一定时间取酸滴定其酸浓度和岩石活蚀量,作出酸—岩反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反应速度 克分子/升·秒 Or 反应速度 mg/cm2 sec 由于静态法不能反映地下酸岩流动反应的真实情况,其数据不能作为酸处理的依据,只能作为酸液配方对比的依据。 动态试验: ①流动模型(流动模拟试验) 由两个半圆形岩芯形成,中间留一裂缝,置于油管内,将酸液通过,测出末端的酸浓度及相应的时间,即可得到反应速度,这样基本上如实的模拟了酸液在地下流动反应的情况。 ②动力模拟试验(俗称旋转圆盘试验) 将岩芯置于高温高压反应器中,岩芯转动而酸液静止,利用一定的相似模拟处理方法,得出动态试验结果。 2、裂缝中酸浓度的分布规律 研究方法 (1)酸液在裂缝中流动反应的偏微分方程 基本假设: ①恒温恒压下,酸沿裂缝呈稳定层流状态; ②酸液为不可压缩液体; ③酸密度均一; ④传质系数与浓度无关。 对流扩散偏微分方程: (2)酸浓度分布规律及计算图的应用 裂缝入口端酸浓度为初始浓度C0 裂缝壁面处,对盐酸与石灰岩反应来说,表面反应速度与传质速度相比,可视为无限大,故壁面上的酸浓度C=0。 裂缝中心位置且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上,酸浓度梯度为零。 边界条件: 图7-9 图7-9 酸沿平板流动反应俯视示意图 图 图7-10 有滤失情况下酸液有效作用距离计算图 图版应用方法: 方法一:(已知断面位置x) ①根据物理参数计算皮克利特数NP ②根据给定裂缝中任意断面的位置x,计算相应的无因次距离LD ③利用计算图,两坐标位置的垂线相交,得到x位置的无因次酸浓度值,即任意断面位置x的酸浓度C值。 方法二:(已知C/C0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