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周健康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reathing 人工呼吸 (7) 进行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要点: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的位置; 吹气时不要漏气; 吹气时间要达到1S; 只吹气不吸气; 吹气量700-1100毫升。 口对口人工呼吸 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生命特征: (1)面色由苍白或紫绀逐渐变为红润, (2)大动脉搏动恢复, (3)自主呼吸出现, (4)瞳孔由大变小、光反射出现、意识逐渐恢复。 谢谢! 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 * * * * * * * * * 血脂血糖中TC的指标是指总胆固醇 * * * * * * * * * * * * 电脑工作台 设计考虑 用户 年龄、人体测量学等 电脑种类 尺寸,形状、操作要求 环境条件 照明、炫光、空间、文件固定夹等 稳固的视频显示器, 可调节的椅子, 使用脚凳。 食品卫生与安全 食品污染分类: 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 化学性污染:农药、有毒金属、致癌化合物、包装材料等。 物理性污染:杂质、放射性元素等。 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畸、致癌) 寄生虫危害 肝吸虫病 肺吸虫病 食物中毒的分类(病原物分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夏秋季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 好发食品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 动物性食品 副溶血型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型弧菌 海产品或腌菜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 各类食品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肉制品、剩米饭 肉毒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植物性食品、火腿、香肠、罐头 1.鱼类的组胺中毒 中毒原因 ??? 青皮红肉的鱼类(如沙丁鱼、金枪鱼等),特别是鱼不新鲜或腐败时,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脱羧,产生组胺。 预防措施 食用新鲜鱼类。 常见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2.毒蕈中毒 有毒野生菇(菌)类的常见特征 色泽鲜艳度高。 伞形等菇(菌)表面呈鱼鳞状。 菇柄上有环状突起物。 菇柄底部有不规则突起物。 野生菇(菌)采下或受损,其受损部流出乳汁。 防治措施 迅速排出毒素与对症处理 神经精神型 阿托品 溶 血 型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肝肾损伤型 巯剂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 中毒原因:与皂素和红细胞凝聚素有关。 预防措施:应彻底加热、炒,充分加热以破坏毒素,四季豆不宜做凉菜。 3.四季豆中毒 4.发芽土豆中毒 有毒成分:龙葵素,食入0.2~0.4克即可引起中毒。 中毒表现:咽喉抓痒感及烧灼感,剧烈呕吐、腹泻。 预防措施:①贮藏在低温、无直射阳光的地方,防止发芽;②轻度发芽或发黑的土豆,加工时彻底去芽及芽周部分;烹调时可加少量食醋分解龙葵素。 5.新鲜黄花菜中毒 中毒成分:含有秋水仙碱,食入后在胃酸作用氧化成有强烈毒性的二氧秋水仙碱。 预防方法 每次不多吃,最好不超过50g。 秋水仙碱溶于水,吃之前先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水浸泡2小时以上。 6.生豆浆中毒 有害成分:胰蛋白酶抑制剂、皂甙。 中毒表现:恶心、呕吐、腹涨、腹泻。 预防措施: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在豆浆出现泡沫时,应继续加热至泡沫消失,豆浆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几分钟。 化学性食物中毒 引起中毒的常见毒物:亚硝酸盐、农药残留 引起中毒的原因:污染、误服 预防措施:加强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 来源: A.贮存过久的新鲜蔬菜、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 B.刚腌不久的蔬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尤其是加盐量少于12%、气温高于20℃的情况下,一般在腌后20天才消失。 C.腌肉制品加入过量亚硝酸盐。 D.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误食所致。 1.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急救措施 解毒剂—1%美兰、维生素C 原因 A.食用刚喷洒过农药不久的瓜果蔬菜 B.食用由农药毒杀的家禽、鱼类等 C.误食 2.有机磷农药中毒 预防措施 叶菜类是重点关注对象,采用苏打水或淘米水浸泡1小时左右,流水冲洗。 来源: A.熏烤食品。(尤其是明火直接熏烤) B.油墨污染。 C.沥青污染。 D.石蜡油污染。 E.环境污染。 3.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苯并(a)芘 危害 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乳腺和脂肪组织可以蓄积,主要经过肝脏胆道粪便排出体外。 动物实验表明其具有致癌作用,还是间接致突变物。 预防措施 减少污染,制定限量标准,少食烧烤类食物。 由于急性气道异物梗阻引起的窒息,急救方法: (1)腹部手拳头冲击法。 (2)上腹部猛压椅背,或用力咳嗽。 急性气道异物梗阻 化学品伤害 现场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