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生态效率关系实证探究.docx

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生态效率关系实证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区域生态效率关系实证 探究 作者简介:罗能生,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 方向为产权理论和制度经济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动我国区 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协同发展研究”(编号: llZD012)o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资源短缺与环境污 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以最小的生态损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 会效益,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 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基于超效率DEA, 在测度区域生态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对IPAT模型扩展建立 了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区域生态效率与城镇化水 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呈非对称 U型关系,且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城镇化进 程中的生态效率较高,部分省份已进入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 中西部还处于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 髙,区域生态效率不断下降,西部地区更为突出。而产业结 构、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都从不同方面影响城镇化的生态效 率。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环境政策、 提高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城镇化的生态效率,推进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水平;生态效率;超效率DEA;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 ( 2013 ) 11-0053-08 doi : 10.3969/j.issn.1002-2104. 2013. 11. 008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 擎”,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城市的热岛 效应、水华效应、灰霾效应、拥堵效应、垃圾效应等。近年 来,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退化问题成为制约我国 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生态 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 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如何以最小的生 态损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即提高生态效率,是我国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我国区域城 镇化进程中生态效率的基本状况是怎样的?城镇化是如何 影响区域生态效率的?我国不同区域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效 率的差异及其原因是什么?怎样去提高区域城镇化进程中 的生态效率?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自1990年Schaltegger和Sturm首次提出生态效率概 念以来,很多学者和机构对生态效率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 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理事会(WBCSD)的定义被广泛认可, 即“生态效率是指提供能满足人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 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使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 影响和资源强度逐渐降低到和地球的估计承载力相一致的 水平,并同时达到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l]o生态 效率是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与环境影响的比值,它不仅表示经 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而且也代表着经济效率与环境效 益的统一,这引起了很多学者对生态效率相关概念、指标以 及评价方法的深入研究,如Hellweg等提出生态效率可以用 相关费用和环境影响因子的比值来表示[2] ; Kobayashi等利 用DEA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投影决策单元的评价方法 [3];在此基础上也有学者开始研究生态效率与城市经济发 展、产业结构等的关系,比如Grossman和Krueger研究发 现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呈现倒U型,并 以此提出了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4];陈傲以中 国29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赋权的研究方 法,评价了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差异性,并以区域生态效率 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环保资金投入、 环境政策及产业结构等对生态效率的影响[5]。而对于城镇 化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主要集中于城镇化发展的特点、规 律及其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等的关系,比如黄金川、方创 琳采用数理学方法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内在机 理进行了分析[6];简新华、黄規通过对中国城镇化情况的 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城镇化目前的速度基本合 适,且将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7];朱孔来等通过建立VAR模 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8] ; Burak等从生态、农业以及土地 利用等方面,对地中海沿岸地区城市化发展过程进行研究, 发现城市化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9];刘耀彬、 宋学 锋建立了辩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指标体系, 同时利用主成分加权合成方法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 互耦合关系[10];王新杰、薛东前对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 境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演化分析[11];宋建波、武春友构建了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了长江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