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大钊史作的主要内容: 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两个要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阐释了历史、历史学和历史及三者间的关系,历史理论与记述历史的关系,历史理论与历史哲学、历史研究法的区别和关系; 指出了唯物史观对于史学和人生的重要意义。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一个奠基人;所著《史学要论》是中国第一部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并将其与一些具体史学工作相结合的著作,是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辟道路的著作。 (二)郭沫若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播; 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基本弄清三个问题 (1)帝国主义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2)封建势力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 中国社会史论战: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1)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2)关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奴隶制社会问题; (3)关于秦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 2、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四川乐山县人,出生于一个中等地主兼营商业的家庭;青少年时,受过传统教育,后接受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张;1914年,赴日学医;1921年,发表诗作《女神》,被称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作;1924年,回国,此间开始了向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转变;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接着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1928年,再赴日本,直至1937年,期间写出第一篇运用唯物史观论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周易的时代背景和精神生活》一文,并写成《〈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的反映》、《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卜辞中的古代社会》、《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等文;1930年,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历史地位 (1)是郭沫若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部著作; (2)是中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著作; (3)它的出版及当时其他一批马克思主义观点史学论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始形成。 内容 (1)导论: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 (2)《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 (3)《〈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 (4)《卜辞中的古代社会》 (5)《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 (6)附录:追论及补遗 撰作目的:“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逼迫我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清楚过往的来程,也正好决定我们未来的去向”;“目前虽然是‘风雨如晦’之时,然而也正是我们‘鸡呜不已’的时候。”(《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 意义:论证了中国历史上存在奴隶制,奴隶制由原始公社制转化而来,后又转化为封建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学说是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 评价: “郭沫若先生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要算是震动一世的名著”(文甫《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他的新史料和新见解,的确使无所见的人们叹服,确为中国古史的研究开了一个新纪元”,“目前中外的新史家,差不多都以他的研究为出发点”(何干之《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我以为郭先生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功绩,不在于见解是否完全正确,而在于他首先应用历史唯物论来系统地研究中国史,其开创的功绩是不能否认的”(吕振羽《中国社会诸问题》); “本书的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族、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 郭沫若的其他史学成就: (1)关于甲骨文字和殷商青铜器铭文的研究:《甲骨文字研究》(1931)、《卜辞通纂》(1933)、《殷契萃编》(1937)、《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1931)、《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1932)、《金文丛考》(1932)、《古代铭刻汇考》(1933); (2)先秦学术思想:《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1945),前者重考证,后者重批评; (3)论李自成农民起义:《甲申三百年祭》(1944)。 3、吕振羽的贡献 吕振羽(1900-1980) 两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史著: (1)《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中国社会史纲》第一分册》,1934),主要部分是对殷商以前远古社会的分析,“只在说明中国社会性的发展过程,和世界史的其它部分比较,自始就没有什么本质的特殊,而是完全有同一的过程”(《序》); (2)《殷周时代的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绿巨人学习_坡地建筑设计.pdf VIP
- 基于自适应的改进人工蜂群算法.docx VIP
- 2025-2025南大核心CSSCI目录.docx VIP
- 2025年中国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白皮书.pdf VIP
- 2025年完整版)体育单招语文试题附答案 完整版520.pdf VIP
- 【Jefferies-2025研报】幻灯片:肥胖症相关公司在ADA会议及下半年的布局:安进、诺和诺德等.pdf
- 海南省建设工程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信用评价标准2025.pdf VIP
- 为旅行社产品定价课件(共21张PPT)《旅行社计调业务》(中国言实出版社).pptx VIP
- 《基于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简介》-姜俊.pdf VIP
- 《中国人民海军》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