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课件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 兔 和 月 亮 周 国 平 1、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一首诗《天净沙 秋思》再美读第二段,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分析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副画面,美在何处?(从事物之间的和谐融合的角度。) 武汉长江二桥位于武汉市,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全桥长4687.73米,宽29.4米,主跨部分400米,最长拉索为215米,1995年建成。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与靖江市之间。大桥主跨1385米,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径悬索桥梁。桥面宽33.8米,按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造,设计时速100公里。 吴冠中, 1919年 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 2、为何说“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桥所起的效果) 2 江南石桥 1 *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桥之美》,下面,我将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桥是美丽多彩的精美艺术,是充满灵气的建筑奇葩;桥更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景观,是人类改造大自然、通向文明的纽带。形象的美和功能的美结合,构成了完整和谐统一的美。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文处于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篇小品文,均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文,文章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有人说:“一千个人看哈里波特那么就会有一千个哈里波特”。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人们常说画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他以一个画家的眼光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桥之美”的优美画面。文中所描述的景致主要是着眼于画意,在具有诗意的描写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中间,让我们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享受。同时,也让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的视角,用特殊的眼光去看我们只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事物。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接着以诗意、诗境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得出结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桥之美》是一篇美学小品文,它不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学习本文,要仔细品味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它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让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初中生在朗读能力方面,学生方言较重;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富有意蕴的语言。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因此在教学时要结合实际,引导学生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看世界,提高文学修养。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目标 让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一、学习独特的审美视角 二、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 要把课改真正地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发展的原则。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的原则。 依照以上三个教学原则,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研究式学习方式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语言化为生动的画面。结合音乐、图片、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美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

文档评论(0)

183****34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8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