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好!我的汇报到此结束,我想各地肯定也有很多好的做法,希望能通过今天的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启发与提高。这是我们江苏省血液中心,欢迎各位领导、同仁,到我们中心检查指导工作。谢谢!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江苏省血液中心 黄成垠 输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感染类型 HIV-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梅毒 细菌污染 其它病原(新发和再现传染病)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残留风险度 Blajchman MA, Vamvakas EC. NEJM 2006; 355: 1303-1305. 4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残留风险度 昆明、乌鲁木齐、洛阳、广西柳州、绵阳地区: 两遍ELISA检测后 HBV: 1/1104 HCV: 1/62500 HIV: 1/185185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924-925)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残留风险度 广州地区: NAT前 NAT后 HBV: 1/30147 1/46643 HCV: 1/70591 1/723526 HIV: 1/645099 1/1254770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28-130)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残留风险度 核酸检测试点工作数据初步估计: ELISA-/NAT+ HBV: 46.1/10万 HCV: 2.1/100万 HIV: 6.1/100万 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的窗口期比较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Viral RNA,Ag or Ab Level HIV-1 RNA Ab to HIV-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Days post infection Viral RNA or Ab Level HCV RNA Ab to HCV p24 Ag 血液检测与血液安全 * 检测窗口期(Window Period) 病毒 抗体检测 Ab assay(d) 抗原检测 Ag assay(d) ID-核酸检测NAT MP-核酸检测NAT 窗口期WP (d) 缩短天数reduced (d) 缩短% 窗口期WP (d) 缩短天数reduced (d) 缩短% HBV 45 20 25 56 36 9 20 HCV 72 10 62 86 13 59 82 HIV 22 16 7 15 68 11 11 50 血液检测与血液安全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献血者挑选/排除 血液检测 灭火去除 预防输血传播疾病的3个原则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建立组织健全的输血服务 体系; 2、从自愿无偿献血者中采集 血液; 3、对所有捐献的血液进行有 质量保证的筛查; 4、合理用血; 5、实施有效的质量体系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通用原则 WHO推荐,2009 为使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1、所有全血和单采的血液在发到临床应用或制备血浆 制品前必须开展传染病原的筛查; 2、所有血液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HIV、HBV、HCV 和梅毒血清血标志物的筛查; 3、对血液开展其它传染病原的筛查,例如疟疾或恰加 斯氏病,必须以当地流行病学资料为依据; 4、血液筛查所用试剂必须高度灵敏和特异,并且特别 进行了血液筛查使用的评估和有效性确认; 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通用原则 WHO推荐,2009 为使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5、在考虑开展其它技术,例如核酸检测之前,对所有 的血液使用质量保证的血清学筛查必须到位; 6、只有对所有筛查试验和所有病原标志物均为无反应 的血液和血液成分才能发放临床应用或制备血浆制品; 7、对所有筛查呈反应性的血液必须明确标识,从具备 质量保证体系的库存中移出,并且单独以及安全地存放 起来,直至其按照国家规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陕西省中职职高单招英语考纲词汇表.docx VIP
- 广州市托育机构星级服务评估必达条件、评估标准、家长调查问卷、分级评估申报表、意见书.docx VIP
- 2025年中国四氯化锆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2025年中国半乳甘露聚糖项目创业计划书.docx
- 恒生校招测试笔试题目及答案.doc VIP
- IEC 60664-1-2020+cor1-2020中文版完整版.docx
- ZE-C300(V2)化学需氧量在线分析仪用户手册V2.0.pdf VIP
- 教学课件 地址数据处理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ppt VIP
- 字体侵权法务培训.pptx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423.16-2022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和导则:长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