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引力波源及引力波探测.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引力波,引力波源 及引力波探测 主 讲 人 : 李 芳 昱 交流Email: fangyuli@ 报告题纲 前言: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经典检验和预言 引力波-Einstein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引力波的检测原理及引力波检测 高频引力波探测的一种可能方案--引力波的电动力学响应 引力波源 引力波探测的意义和展望 前言: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经典检验和预言 1.光谱线在引力场中的红移;距引力场源较远处接收到光的频率较低,原因:光“逃离”引力场源需要做功。 2.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偏折; 牛顿理论加上光子概念可以定性解释,但定量结果却总只有观测值的一半。 3.水星进日点的进动; 多出来的43秒/百年,牛顿理论加上摄动修正无法解释。 以上三点均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推论--史瓦西解(Schwarzschild1916)的直接结果。 4.雷达回波延迟;1964年Shapiro首次提出。地球发出的雷达信号经太阳附近到达另一行星(或飞船),然后返回,测量信号发出与接收的时间。与广义相对论的吻合程度非常高。 5.引力辐射; 下面专门谈。 6.黑洞;等。 在经典物理中是一个“只进不出”的东西,仅由三个物理量--质量、电荷、角动量描述,任何物质一旦掉入,信息就全部消失。在量子理论中黑洞有量子蒸发。 关于后面两个预言,目前研究处于艰难期,进展缓慢。 1. 引力波-Einstein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Maxwell从理论上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865年),Hertz发现电磁波(1888—利用振荡电偶极子发射EMW,利用共振电偶极子接收EMW)。 Einstein(1916)从理论上预言引力波的存在,谁去发现引力波呢?----“理论家的天堂,实验家的地狱”??!! 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 弱场近似下退化成波动方程 弱场近似下,上述方程退化为: 此时的时空结构为平直时空度规再加上一个微扰 在无质量时空区域可简化为常见的波动方程: 结论: 从理论上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它以光速传播。 由波动方程直接导出。 引力波是横波。 原因是假定取谐和坐标,并假定引力波沿某一方向(比如X方向)传播,则它只对Y方向和Z方向的度规造成扰动。 不存在单极和偶极引力辐射。 引力波带有能量,可以被探测,但引力辐射的最低极矩是四极矩,这就是为什么引力波非常弱而难以探测的原因。 2.引力波的检测原理及引力波检测 弯曲时空中自由粒子的短程线方程 两类引力波探测器 共振型棒式天线: 代表:Weber棒(美国) 激光干涉仪探测器: 代表:LIGO(美国) 实验装置:悬挂的铝棒(重1.4吨)+压电陶瓷传感器。灵敏度为h~2X10-15。 Weber的检测器工作在室温下,来自热运动的噪声会干扰实验结果。目前采用高Q值低内耗铝合金在超低温(10-2K)下工作,工作的引力波频段为~1000Hz段,灵敏度为h~2X10-21。 缺点:非共振频段的引力波反应弱;守株待兔式探测需要昂贵的实验维持费用。 部分实验结果: 1969年,韦伯(J. Weber)宣称探测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引力波,实验结果发表于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s Review Letter),但后来相继建成的更高灵敏度的引力波检测器没能重复其结果,因此其结论目前仍然未能被科学界接受,认为是噪声而非引力波! 1987年有个小组声称接收到了来自大麦哲伦星云(属于银河系的近邻星系)中的超新星1987A 爆发时的引力辐射。 这两个结果都因为没有旁证而无法得到公认. 除此之外,英德联合(德国汉诺威CEO600)、法国和意大利(VIRGO)、日本(东京大学天鼓TAMA计划)都正在或拟建造引力波探测站,但规模都比LIGO小。 引力波探测的主要困难: 1.天然引力波信号极弱。平直时空度规取 (1,-1,-1,-1),理论推算认为天然的引力波的对度规的扰动仅为~10-30的量级。目前无法人工产生高强度引力波用于实验。 2.自然条件与技术水平的局限。太空噪声,检测设备及检验质量的热运动噪声,信号转换损失,地面振动,目前的测量技术水平等。 3.强引力波源的时间随机性。 4.理论上的原因。引力波与检测质量的作用截面极小;宇宙深处的引力波按与距离平方衰减的规律传到地球,衰减多;Einstein预言引力波时使用的弱引力场线性近似等。 3.高频引力波探测的一种可能方案--引力波的电动力学响应 静磁场作“催化剂”(~10-100T); 强激光束(高斯光束)入射(~105V/m); 线性高频弱引力波假设(比如宇宙创生时产生的高频遗迹引力波~1010H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