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第一讲卡夫卡与《城堡》.pptx

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第一讲卡夫卡与《城堡》.pptx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杜吉刚 周丹?第一讲 卡夫卡与《城堡》○ 1.弗兰茨·卡夫卡的人生档案○ 2.卡夫卡小说的异化主题○ 3.卡夫卡的小说艺术探险○ 4.《城堡》:个人的哀歌与民族的哀歌1.卡夫卡的人生档案○民族 卡夫卡属于犹太民族,一个饱受偏见、歧视、仇恨的民族。这个民族,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家,散居在世界各地,没有自己固定的家园,没有归属感。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个民族与居住地住民的关系往往比较紧张,充满矛盾。欧洲各地广泛地形成了对犹太民族根深蒂固的偏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常常会因某一因素的刺激发展为民族迫害。 “犹太人往往被描绘成基督徒的杀手、吸血鬼、强奸犯、恶毒的高利贷者、奸诈的商人、资本家、剥削者、布尔什维克恐怖分子,或者带枪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总之,几乎所有的诽谤都被加在了这个流放的群体上。”受偏见、受歧视、受排斥的民族血统成了卡夫卡一生中沉重的精神负担,这给卡夫卡的心灵蒙上了阴影;而被放逐的无家可归的漂泊感、作为 “异乡人”的失落感也构成了卡夫卡创作内驱力的重要来源。○家庭 卡夫卡终其一生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终其一生也都在为摆脱这种阴影而斗争。长期面对父亲的抱怨、呵斥、挖苦、怒骂,对于卡夫卡来说,父亲就是一位“暴君”,是一位“绝对权威的法官”,是一座“不由分说的法庭”。 卡夫卡在家里总是心情压抑的,他感到孤独,没有归属感,好像一个陌生人一样。他的短篇小说 《判决》《变形记》《司炉》等都对他的家庭关系情景有所描述,有所反映。 母亲尤莉是一位善良、贤惠的女人,她关心儿子,但更服从于丈夫。并没有给予卡夫卡一个母亲所应给予的关爱。在卡夫卡进入成年阶段,当父子发生冲突时,她总是与丈夫 “组成对儿子的共同战线”,她以温柔体贴的方式削弱卡夫卡的反抗意志,劝导儿子服从父亲。“弗兰茨的教育基本上是由家庭女教师和人情淡漠的学校进行的。”○爱情 卡夫卡把爱情、把结婚生子看得很重,他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 “结婚,建立家庭,接受所有将要来到的孩子,并在这个不安全的世界上维护他们的生命,甚至还对他们略加引导,这些依我看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卡夫卡曾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卡夫卡先后与五位女性交往,订了三次婚,但终因各种主客观原因均告失败直到去世也没有与自己心爱的女子成为正式夫妻。他喜爱的女友之一 “当我想要冲到那姑娘那里去时,我首先会撞在我的武士们的矛尖上,在这儿就已是寸步难行。也许我永远到不了姑娘身边的武士那儿,即使我能够到达,也已是浑身鲜血,失去了知觉。”○工作 卡夫卡无法仅依靠文学创作来养活自己,只得在难以忍受的工作之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写作,但闲暇“涂鸦”之作无法给予卡夫卡慰藉,满腔热情与才华无处施展,精神饱受煎熬。 “我的职务令我不能忍受,因为它与我的唯一的渴求、我唯一的职业——那就是文学——是相矛盾的。因为我除了文学,什么也不是,也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如此,我的职务永远也不可能将我拉到自己身边,但它大概能将我完全摧毁,我已离此不远了。”总之,在生活当中,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在卡夫卡却成了问题,这就是他的境遇、他的宿命。在卡夫卡短暂的一生当中,他没能很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家庭、融入生活。他没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没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他成了一个无法确定自己身份的精神漂泊者,一位“无家可归的异乡人”。 2.卡夫卡小说的异化主题 卡夫卡的小说主要聚焦于人类与世界的关系的不协调: ○1.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人类个体或某一群体在异己环境 (家庭/社会/世界)中不被接受(或不接受)无所归属、漂泊无依的状况。如《变形记》《回家》《起程》《美国》《城堡》《荆棘丛》等作品。 ○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这让家人非常恐慌。父亲气得哭了起来,母亲昏了过去。只有妹妹还关心他,给他送饭,打扫房间。后来父亲用苹果把他打成重伤,妹妹也逐渐对他产生了厌恶的情绪。日子一天天过去,家人都为生计而奔波。父母为了增加收入,租出了几间房子,把搬出的家具都塞进了格里高尔的房间。一天,格里高尔为妹妹演奏的小提琴声所吸引,爬出了房间,结果引起了一场混乱。房客们吵着要退房,妹妹也吵着要把他弄走。他被家人看成了 “一切不幸的根源”。格里高尔绝望了,当天晚上,就告别了人世。格里高尔死后,全家人如释重负,很快便忘却了这段沮丧的经历,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篇小说中,变形只是一种假定的手法,主要笔墨则集中于描写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家庭成员的震惊、哀怨,以及对他的厌恶与弃绝,以一种荒诞化的方式,把家人间的陌生、冷漠关系渲染到了极致,是卡夫卡家庭温情的绝望哀歌。○《回家》 一个游子回家后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置身在自己的家里,感觉自己像一个陌生人,找不到温暖,找不到慰藉,找不到归属感。作品以梦境的方式,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