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 请注意区别: 沙俄(1917年二月革命前) 苏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22年)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1922年—1991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1991年至今)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的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启示)呢? ①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⑤要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 “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那时的4个加盟共和国的名称?在地图上什么位置?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 俄罗斯、白俄罗斯、 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 1922年 15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1991年苏联解体 (2010·吉林)20世纪初期,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列宁清扫地球 1、“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指俄国发生的什么事件? 2、列宁清扫的对象主要指什么? 3、这幅漫画指出该事件有何意义? 十月革命 帝国主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十月 革命 二月 革命 结果 任务 性质 名称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比较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 一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 强征约1500万男丁入伍,几乎占全国男劳动力的一半。 战场上接连失利,丧失波兰、立陶宛的大片土地,伤亡数百万人。 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济几乎崩溃。 国家外债从1913年的88亿增加到500亿卢布。 “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 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以及其他产品。其目的是保证对军队和工人的供应。农民交出的产品几乎是无偿的,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工业方面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国 外 国 内 制度不同! 不甘失败! 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取消贸易,实行配给制度 商品贸易 工业 余粮征集制度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减轻了农民负担,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经济发展 粮食税,余粮可自由买卖 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 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全部国有化 新经济政策 ① 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②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违背了列宁提出的改造农民的自愿和 逐步的原则,忽视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 * *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时间: 结果: 1917年3月8日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工兵苏维埃 一、二月革命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无产阶级 ) (资产阶级) 列 宁
文档评论(0)